隨侯珠是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國的珍寶,也稱為“隨珠”,與“和氏璧”并稱為“春秋二寶”、“隨珠和璧”或“隨和”?!痘茨献印罚骸半S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也就是說這兩件寶物得到了那就擁有一切,丟失后就失去一切。
漢代以后的《淮南子》、《搜神記》將隨侯珠的故事記得更詳細。原意是:春秋時隨國有斷蛇丘。隨侯出行,見大蛇被打成兩斷,看其蛇有些靈異,便命隨行者用藥救治,蛇立即能活動。此處便叫“斷蛇丘”。一年以后,蛇銜明珠來報答隨侯?!爸橛瘡酱?,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隨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隨季良(梁)大夫池。”蛇采用什么形式送明珠?民間一說是隨侯乘船時,突遇風浪,一大蛇于水中銜大珠獻上;另一說是深夜夢見一大蛇銜來明珠報恩,隨侯醒來果見一明珠將室內(nèi)照得如同白晝。說法大同小異都是說隨后救下斷蛇后,蛇用隨侯珠來報答。但這畢竟只是傳說。
其一:珍珠說?!妒酚洝敳吡袀鳌酚小懊髟轮椋鲇诮?,藏于蚌中”的記載,認為隨珠即珍珠。這種說法疑問有二,一是淡水珍珠,不可能如此巨大;二是珍珠的成份是碳酸鈣,容易分解很難流傳于百年以上。
其三:金剛石說。認為隨珠是金剛石的主要依據(jù)是金剛石的晶體,多呈珠球狀、無色透明、強烈的光澤等,但這些證據(jù)都不夠充分。不過,金剛石在日光下爆曬,在暗室里可以看見不同顏色的磷光。至于一寸有余,金剛石是有那么大的。
其四:螢石說。這是目前世人普遍接受的說法。首先,隨州的北部有螢石產(chǎn)出。其次,螢石確為發(fā)光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