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瑙,又作“碼瑙”、“馬瑙”、“碼公”、“馬腦”。瑪瑙一詞出自佛經(jīng),梵語本稱“阿斯瑪加波”,意為“馬腦”?!侗静菥V目》:“瑪瑙、文石.赤斕紅色,似馬之腦,故名?!奔匆蝾伾图y理似馬腦而得名。后因“馬腦”屬玉,故名為“瑪瑙”。漢以前的記載多稱瑪瑙為“瓊玉”或“赤玉”。
瑪瑙是以玉髓(隱晶質(zhì)石英)及蛋白石為主要礦物組成的紋帶狀混合玉石。它是在高溫和高壓下,幾種礦物凝聚一起,經(jīng)過長期風化而成的。塊體不透明至半透明,少數(shù)透明,玻璃至蠟狀光澤,密度大,摩氏硬度6.5~7,比重2.65。
切開的剖面可以看到由灰、白、紅、綠、紫、黃、淡褐、淡藍等多種不同顏色組成的同心圓狀、波紋狀、層狀或平行條帶狀?,旇Ш芏?,成色差異也很大。按其層紋和顏色區(qū)分,有縞狀瑪瑙、苔紋瑪瑙、碧玉瑪瑙、珊瑚瑪瑙等,故俗有“千種瑪瑙萬種玉”之說。其中,有紅色紋帶者最珍貴,稱為“紅縞瑪瑙”,古人云:“瑪瑙無紅一世窮?!眹栏竦卣f,沒有紋帶花紋的特征,不能稱瑪瑙,只能稱其為玉髓,而現(xiàn)今市場上一些沒有紋帶花紋的玉髓也稱為“瑪瑙”。
瑪瑙的產(chǎn)地,曹昭《格古要論》云:“多出北地、南番、西番,非石非玉,堅而且脆,刀刮不動?!鳖櫸乃]《負暄雜錄》稱:“馬腦品類甚多,出產(chǎn)有南北,大者如斗,其質(zhì)堅硬,碾造費工。根據(jù)現(xiàn)今探明的情況,主要產(chǎn)于德國、捷克、烏拉圭等地,中國的東北、華北、西南、西北和華南也有出產(chǎn)。
瑪瑙多彩而文理交錯,《石雅》云:“瑪瑙以文采著。'因此很早就被當做寶石制作工藝品。后又被認為是長壽之石,能使佩戴者愉快、自信,甚至加以醫(yī)用?!侗静菥V目》金石部第八卷記載:“瑪瑙味辛,性寒無毒,可用于眼科。目生障翳者,用瑪瑙研末點之,療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