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收藏知識 > 書畫名家 > 正文
收藏知識
  • 劉墉書法欣賞
  • 時間:2019-07-02 08:56:43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3010次
  •        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xué)士劉統(tǒng)勛長子。祖籍安徽碭山,出生于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nèi)閣學(xué)士、體仁閣大學(xué)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于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xué)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謚號文清。

           劉墉博通經(jīng)史百家,擅長水墨蘆花,工詩善對,精于書法。他的書法,初看圓軟滑,若團團棉花。細(xì)審則骨骼分明,內(nèi)含剛勁。劉墉書法之境界可以“靜”、“淡 ”、“清”三字概括,這是他超過常人之處,故有“濃墨宰相”之美稱。他的書法的特殊韻味,備受歷代人所喜愛。

           乾隆皇帝酷愛書法,對書法家要求嚴(yán)謹(jǐn)規(guī)范,獨寵“館閣體”,扼殺了書法藝術(shù)的個性,使其趨于退步。劉墉的書法,不隨俗,初從趙孟頫入,法魏晉,學(xué)鐘繇,兼顏真卿、蘇軾及各家法帖,中后不受古人牢籠,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自成一家,有名于時,“名滿天下”,政治文章皆為所掩。

           劉墉書法與同時期的吸取金石碑版營養(yǎng)的翁方綱以及頗具古樸多姿的成親王、鐵保合稱“翁”、“劉”、“成”、“鐵”四家,與稍后受漢學(xué)影響,追蹤漢魏六朝,突破“館閣體”束縛呈現(xiàn)書法新貌的金農(nóng)、鄭燮等相應(yīng),起承前啟后作用。

           在劉墉諸多傳世書法中,有很多代筆和贗品,特別是劉墉有三姬,皆能代筆可亂真,鑒別真?zhèn)未P,除要辨別整體風(fēng)格外,可注意圖章,如署名“石庵”二字并鈐長方“石庵”壓腳印或蓋有“飛騰綺麗”印者,皆為其姬妾代筆。


  • 上一篇:張大千四川博物院館藏作品賞析
  • 下一篇:惲壽平繪山水畫精品《載鶴圖》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