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不算是工作還是上學,擁有一個時髦且能代表自己風格的簽名檔,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即可以彰顯自己的個性,也可以保護自己的隱私,避免簽名被別人模仿。
其實,在古代,個性奔放的古人也有自己的簽名檔,尤其是在宋朝時期,非常有名,還有專門的簽字設計機構,當時不叫“簽名”,叫做“花押”。
花押的形成和發(fā)展
說到我國最早的花押,其實在《韓非子》中都有所記載:“田嬰令官具押券,斗石參升之計?!边@說明,在我國戰(zhàn)國時期都已經(jīng)有“押”的形式在文書中出現(xiàn)了。而“花押”的最早記載是在唐朝,清葉昌熾《語石》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話:“唐 : 世民二字為太宗親押, 此石刻有押之始。 ”在當時,唐玄宗李世民還是秦王,但是有自己的簽名,唐朝的“押”,主要以草書為主,在當時的史料中被稱為是“五朵云”,形式上大方有寓意,而簽名真正風靡和流行起來的是宋朝。
宋朝宮廷的花押
眾所周知,宋朝商品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政治,經(jīng)濟,商業(yè),文學等各領域百花齊放,在這期間,簽名也取得了空前的發(fā)展和解放,從宮廷流行到了民間,甚至還有專門為文人們提供服務的“簽名館”。
宋朝的花押,不僅是彰顯個性的好方式,也是代表著契約的真實性;在《宋會要輯稿·官職二》中記載,文書必須要“先書押而后報行”,也就是說,要先寫上自己的簽名,才可以批準執(zhí)行,有點類似于現(xiàn)代的企業(yè)高管簽名。
除此之外,宋代的簽名還需要一個人在簽名的時候,旁邊要有“內外諸司及諸府軍監(jiān)”,以防出現(xiàn)了疏漏。
宋朝的宰相在簽署文字的時候,也需要畫押簽字,在《東軒筆錄》卷二中,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錢僖公惟演自樞密使為使相,而恨不得為真宰。居常嘆曰:‘使我得于黃紙盡處押一個字足矣?!嗑共坏谴宋??!?br />
簡單的來說,就是宰相在即將要頒布的詔書上簽字畫押,這是一件倍感光榮的事情。
錢惟演生平?jīng)]有坐過宰相之位,所以他對于宰相享有的“特權簽字”是夢寐以求的,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宋代人對于花押的看重了。
在《水滸傳》中,有這樣的一個橋段很有意思。梁山好漢晁蓋,吳用等人在知道宋江在江州被定了死罪,又因為宋江之前對于梁山英雄有過“義釋”的大恩,所以吳用設計要營救宋江。他們截獲了知府蔡九和蔡京的往來文書之后,找到了“圣手書生”蕭讓和善刻金石印記的“玉臂匠”金大堅來模仿蔡京的筆跡和“翰林蔡京”的圖章。
這個橋段雖然是虛構的,但是足以看出,朝廷內外,每個人對于自己的花押是極其看重的,代表著自己的信用和認可,很多人想要偽造也是要花費很大精力的。
宋欽宗,宋徽宗的花押
值得一提的,宋朝的兩位皇帝宋欽宗和宋徽宗父子可以一個“花押”的高手,宋徽宗在書法上的造詣是極高的,他首創(chuàng)了“瘦金體”這一類較為富貴的文體,剛勁有力,有金石的力量感,成為了流傳至今的書法。
他的花押,被很多人稱為“絕押”,他的作品上的花押一直都是用的御筆“天下一人”,很像松散的“天”字,又像是一個“開”字,其實就是“天下一人”這四個字一筆畫出來的。
關于宋徽宗的花押,歷史上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說法指的是自己位高權重,不管是政治上,還是書法上,都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無人能及;第二種說法,被解釋為“天水”的意思。
在西周之后,有了姓氏,而趙氏姓屬于當時的天水郡,同時,當宋徽宗和宋欽宗二人當時在靖康之恥的時候被俘虜?shù)搅吮狈?,宋徽宗?135年死于五國城。
之后,金熙宗為了改善和南方的關系,追封宋徽宗為天水郡公,所以,他的花押中的“天下第一”指得是天水郡。
其實,這兩種書法,各有各的道理,尚且沒有歷史證明哪一個才是對的,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宋徽宗的書法花押在當時是天下的一絕。
北宋時期民間的簽名花押
在中國古代,流行趨勢都是自上而下的,先朝廷后民間,比如宋朝的簪花傳統(tǒng),也是先由皇帝賞賜各位大臣而開啟先河的,而后才流傳到了民間,平民老百姓男子也可以簪花來彰顯個性。
簽名花押也是一樣的。
在宋朝,受到上司官員的影響,平民老百姓們的花押也是生活所需。在《洗冤集錄》中有這樣的記載:“文狀須是呼集鄰保,對眾供寫,或不能書字,須令代寫人,對眾讀示,親押花字,其代寫人及鄰保亦須系書以為照證?!比绻愕膫€人權益受到了侵犯,你要去衙門起訴某人,那么也必須召集各位鄰居,當著眾人的面書寫下來,如果不能或者是不會書寫,那么也需要讓別人代筆寫下來,當眾畫押。
在當時,不是每一個人都要讀書的條件,即使是民間很多不識字的老百姓們,也是可以利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畫押簽字的,比起朝廷的官員,民間的簽字更有個性,也不易被模仿。
押字的盛行,在歷朝歷代都有其不同的方式存在著,雖然時代不同,押字也進行了很多次的變革和調整,然而它的社會效應則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在彰顯個性的同時,也是每個人的信用背書。
參考文獻:
1、《韓非子》
2、《宋會要輯稿·官職二》
3、吳鉤《鄉(xiāng)鎮(zhèn)論壇》
4、《東軒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