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學(xué)習(xí)園地 > 帝王將相 > 正文
學(xué)習(xí)園地
  • 韓信
  • 時間:2020-09-11 10:11:45        編輯:xinzheng_b        點(diǎn)擊量:2560次
  •                                                                       《題韓信廟》

                                                                              明 駱用卿

                                                               逐鹿中原漢力微 ,登壇頻蹙楚軍威。
                                                               足當(dāng)躡后猶分土 ,心已猜時尚解衣。
                                                               畢竟封侯符蒯徹 ,幾曾握手到陳豨。
                                                               英魂漫灑荒山淚 ,秋草長陵久落暉。
           韓信,是中國古代史上最杰出的軍事家。宋代陳亮這樣評價他:“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保ā蹲霉耪摗?明代茅坤也說:“予觀古兵家流,當(dāng)以韓信為最?!彼u論各領(lǐng)域代表人物,作如是說:“古今來,太史公(司馬遷),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劉伶)阮(阮籍),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保ā妒酚涒n》)韓信的軍事才能,確實(shí)令后人仰止。
           然而,韓信又是一個令人嗟嘆的悲劇人物。他佐漢破楚,“功無二于天下”,卻終于被羅織罪名,慘遭殺戮,后世多為之稱冤。明代李東陽說:“信之罪,獨(dú)有請假王(要求做個”代理齊王),期會不至(陳平定計,劉邦約諸侯會于云夢澤,趁機(jī)襲擊韓信,韓信后至)二事,非純臣之節(jié)耳,實(shí)不反也?!?br />        《史記評林》引清代學(xué)者梁玉繩則說:“信之死,冤也。前賢皆極辯其無反狀,大抵出于告變者之誣詞,及呂后(劉邦之妻呂維)與相國(蕭何)文致(羅織罪名)耳。”《史記志疑》司馬遷寫韓信,文筆婉曲,語意閃爍,表現(xiàn)出這位歷史學(xué)家對韓信“謀反”的懷疑態(tài)度,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韓信的同情與惋惜。
           面對這樣復(fù)雜的一個歷史人物,要以一首七律56個字的篇幅來概述他、評價他、抒發(fā)對他的感慨,而且寫的還必須是具有音樂美、意境美的詩,難度很高。駱用卿諳熟韓信的史跡,滿懷著對這位古人的同情和感喟,運(yùn)用縮龍成寸的技巧,寫下這首題詠之作,取得空前的成功。
          詩的頭一聯(lián),就以大手筆概括出當(dāng)時的嚴(yán)峻形勢:“逐鹿中原漢力微”,韓信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登壇拜將,而且屢建奇功的。韓信登壇之前是“漢力微”,登壇之后則“頻蹙楚軍威”,寥寥幾個字的對比,就突出了韓信用兵的卓越才能,筆力雄健,言簡意賅。頷聯(lián)筆鋒一轉(zhuǎn),不循此思路再敘韓信殊勛,而改變角度,“極寫漢高(漢高祖劉拜)詭詐”(沈德潛評語)。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草包出身,學(xué)無所長,但卻具有組織才能,善于玩弄權(quán)術(shù)。他對韓信,雖然猜忌在心,表面上卻極盡籠絡(luò)利用之能事。上句“足當(dāng)躡后猶分土”寫利用:因?yàn)闃s陽之困,危在旦夕,他不能不聽從張良和陳平躡足授計,封韓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
          下句寫籠絡(luò):為使韓信死心塌地替自己帶兵,他盡管畏懼韓信,猜疑韓信,表面上卻對韓信無比親密,解衣衣韓信,推食食韓信,使得韓信雖經(jīng)武涉、崩徹再三勸說,仍“猶豫不忍倍(背)漢”。駱用卿這兩句詩,用典精確,對仗工巧,渾若天成。字面上寫劉邦對待韓信的偽和詐,骨子里重在揭示韓信長于軍事、短于權(quán)術(shù)的弱點(diǎn),同時點(diǎn)明韓信真正死因:漢高祖“心已猜”,使韓信之冤死更顯得富于悲劇色彩。
          寫至頸聯(lián),詩人再安排一個騰挪,轉(zhuǎn)而又從韓信自身的事跡著筆:不幸被削徹的相術(shù)言中了,爵祿只到封候(淮陰侯)為止;更不幸的是被誣告謀反,但韓信怎么可能跟陳稀握手密謀呢!司馬遷記述這段史事,確實(shí)留下許多疑點(diǎn),隱約透露出太史公自己對謀反問題的否定。李景星《四史評議》論《史記·淮陰侯列傳》有“正寫”(如韓信功業(yè)、韓信駁回武涉及刷徹的言論等),有“特筆”,認(rèn)為“敘淮陰教陳稀反漢,則以隱約之筆出之,正以明淮陰之不反。而‘象手’“辟左右’云云,乃當(dāng)時羅織之辭,非事實(shí)也?!泊?,皆所謂特筆也?!鼻『每梢宰鳛轳樣们溥@兩句詩的注腳。
           以上三聯(lián)42字,高度概括了韓信的生平,從楚漢相爭的形勢說到韓信登壇建功,說到高祖猜疑,說到韓信被誣謀反,信息量之大,覆蓋面之廣,敘事之有條理,細(xì)節(jié)之生動、典型,都超出了尋常的詠史之作。敘述之中,還回響著作者的感唱,流露出作者的傾向,這許多目標(biāo),也是一般詠史律詩難以完全實(shí)現(xiàn)的。駱用卿成功地錘煉史料,提純史實(shí),溶入史論,注進(jìn)情思,無怪乎李夢陽評價道:“此題準(zhǔn)陰廟絕唱也!”
          詩的尾聯(lián),詩人從惋嘆的情調(diào)里超脫出來,勸慰這荒山古廟中的英魂:無須徒然拋灑熱淚,你看漢高祖劉邦最終不也一死?他的歸宿長陵,不也湮沒于荒煙秋草之中,年年歲歲伴隨著落日斜暉嗎!正所謂“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蓄共一丘”,被枉殺的天才軍事家,與善猜忌的天才權(quán)術(shù)家,最后都?xì)w于虛無,這就是詩人憑吊之下的無限感慨。以此作結(jié),顯得余音裊裊,遐想悠悠……記得郭沫若說過:“大凡一位開國的雄略之主,在統(tǒng)治一固定了之后,便要屠戮功臣,這差不多是自漢以來每次改朝換代的公例?!?br />       《甲申三百年祭》所謂“自漢以來”,指的就是漢高祖劉邦屠戮韓信等開的先例。也就是民間俗諺所說的:“太平自古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瘪樣们涞母锌?,正是緣此而發(fā)的。但這首絕唱的作者畢竟是明朝人,受著歷史的局限,他只能看到韓信冤死的一面,卻看不到韓信必死的另一面。韓信是個天才的軍事家,而政治上卻是個低能的落伍者。他跟不上這發(fā)生著巨變的時代,處在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國家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時期,仍抱著陳腐的政治觀念,熱衷于裂土封王,這才是韓信跟一心要建立集權(quán)國家的劉邦不能兩立的實(shí)質(zhì)所在,也正是韓信悲劇命運(yùn)的禍胎所在??床坏竭@一點(diǎn),而只看到劉邦的狡詐猜疑、忌才畏能,韓信的矜才自負(fù)、居功驕人,論史就難免失諸表淺片面了。

          讀過這首七律,人們自然會想起明代另一首詠懷韓信的名詩,即常倫的五律《過韓信嶺》:

                                                            “漢代推靈武,將軍第一人。

                                                             禍奇緣躡足,功大不容身。

                                                             帶礪山河在,丹青祠廟新。

                                                              長陵一壞土,寂寞亦三秦。”

    結(jié)尾與駱用卿詩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全詩議論多,意象少,形象性遠(yuǎn)遜于駱詩,藝術(shù)感染力當(dāng)然也弱得多了。

  • 上一篇:楚厲王、楚武王和楚文王與和氏璧的故事
  • 下一篇:美國人傅高義著作:《鄧小平時代》第二章(1):放逐與回歸,1969~1974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網(wǎng)易
  • 百度
  • 大眾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