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最開始有法度的意思,是官舍,吏治的地方,我們聽過大理寺,太常寺。
為什么佛教叫做寺呢?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作為我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jīng)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
歷史上的佛寺,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大學,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里面有藏經(jīng)樓,起到了現(xiàn)在公共圖書館的作用。里面不單單佛教經(jīng)典,儒家道家的經(jīng)典都有收藏。很多讀書人,象范仲淹、朱熹、王陽明這些大儒,都曾長時間在寺院里掛單讀書。
一開始的時候,廟是指帝王、貴族祀奉先祖神位的宮室。其實一開始古人是把廟當做貌的諧音,他們覺得在這可以看見先祖的容貌。這從《說文》中可以看出:“廟,尊祖先貌也?!?nbsp;
去廟里一般是表達人們對忠孝、信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承載強烈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