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注釋】①伯夷、叔齊: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死后,互相讓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紂,他們以為這是以臣弒君,攔在馬前勸阻。周滅商統(tǒng)一天下后,他們以吃周朝的糧食為恥,逃進山中以野草充饑,餓死在首陽山中。
【翻譯】孔子說:“伯夷、叔齊這兩兄弟不記舊仇,因此別人對他們的怨恨很少?!?
【解讀】要想獲得快樂的生活,做人就應(yīng)當(dāng)大度一點,不要總對他人懷恨在心。否則的話,冤冤相報只會沒完沒了,永遠(yuǎn)都等不到安寧的那一天。
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孔子周游列國。在游歷諸國之時,因為政見不同,孔子多次遭到各國權(quán)貴的暗害,有好幾次都險些喪命。在孔子的一生之中,與其對立的政敵并不在少數(shù),但是對這些人孔子卻沒有多少怨恨,甚至還非常理解,這就是不念舊惡的美德。不念舊惡作為一種美德,它可以為人們的生存創(chuàng)造出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而且,這種美德也不需要成本,人們只需通過自身的努力,保持謙讓、寬容的態(tài)度,就能讓大家受益無窮。
不念舊惡、寬容大度,不僅是一種仁恕、寬厚的德行修養(yǎng),也是人們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反觀那些只想著伺機報復(fù)他人的人,不是心胸狹窄之徒,就是品德低下之人。他們不僅缺乏必要的道德修養(yǎng),還不懂得為人處世的技巧,等著他們的除了失敗,恐怕就沒有其他的了。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都用善良、寬容和友好的心態(tài)去對待別人,心中沒有那么多的怨恨,就能帶著寬容和愉快的心情,在和諧的氛圍中與他人交流,更不會陷入那以惡制惡、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而且,用仇恨解決問題只會滋生出更大的仇恨,斗爭也會一代又一代地持續(xù)下去,沒有盡頭。大家只有放棄舊惡,既往不咎,并通過寬恕和仁愛的手段,才能將天下置于和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