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梅花美句:千林烏桕都離殼,便作梅花一路看
烏桕紅于楓,晚秋季節(jié),江南漫山遍野的烏桕樹,明紅靚麗,如火燒山,紅葉滿山缺不了烏桕樹,因為烏桕的紅比起楓樹更加明麗,而烏桕樹挺拔高大,楊萬里就有很形象的比喻,和烏桕相比,山里的紅楓就單薄如小孩子,躲在松樹后頭,羞澀雖然美麗,但不夠剛烈大氣,若是深秋少了烏桕,視覺和心理總差點酣暢,所以他常常雨中看山,要的就是那種雨水澆不熄滅的紅。
烏桕的另一種可愛在于果實累累。烏桕葉紅的時候,也正是烏桕果實成熟之時,那時串串黑葡萄一樣的小果實藏在紅葉當(dāng)中。
當(dāng)烏桕葉子落盡之時,滿樹黑色的居然脫去了黑色的外殼,露出小四瓣雪白的小果實,掛滿樹梢。這時烏臼鳥就飛來了,在藍(lán)天下啄食這些可愛的果實。天是藍(lán)的,烏桕果是白的,烏臼鳥是黑色的,別有一種冬天的淡雅又繁美。這種繁美不是那種春天的繁華,但喜歡田園的人,都愛那種細(xì)碎簡單的美,但不知道用什么來形容。
此時梅花未開,梅花其實是春花,在漫長的冬天里,它需要漫長醞釀花蕾。烏桕滿枝雪白時,梅花正剛剛開始打苞。無論江梅還是培植觀賞的梅花,花苞大多數(shù)是紫紅色的。所以想看到雪白的江梅開放,往往是春節(jié)也就是古代立春前后。
梅花雖然開在嚴(yán)寒里,但是冬天并非它的主場。等待梅花盛放,雖然有趣有期望,但也有時候頗折磨人。而顯得冬天是這樣的漫長。
有一年冬天微雨,在江邊行走,云闊江平,煙柳疏疏,忽然看見遠(yuǎn)遠(yuǎn)幾樹白梅花,那枝頭一片細(xì)白花開。
“忽見寒梅樹,開花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碧瞥踹m《江濱梅》
我不知道別人怎么解讀這首詩,都說弄珠人是身上佩戴大明珠的美貌女子,可我看到的,是披著珍珠衫的漁家女孩,又或者,她是將綴滿珍珠的網(wǎng)擱在樹上。
走近一看,不是梅花,是落盡葉子的烏桕樹,滿枝頭都是珍珠貝殼一樣的小果實,圓潤細(xì)密,比梅花更質(zhì)重潔白,在這冬天里。雖然沒有香氣,但那種如雪的果實,更有一種沉甸甸的小而美。
我自然不算孤單,因為寫烏桕果實的詩詞雖然不多,卻也絕對不是全無。
“山谷蒼煙薄,穿林白日斜。
崖崩迂客路,木落見人家。
野碓喧春水,山橋枕淺沙。
前村烏桕熟,疑是早梅花?!痹S鎮(zhèn)成的《東陽道上》
黃鎮(zhèn)成一生仕途無緣,讀萬卷書后行萬里路,山水行程作伴,他是深入自然的旅游者,以一個游人的眼光,看待旅途的風(fēng)霜雨雪,于艱苦顛沛中,有詩如畫。
那山谷之間有蒼茫的煙霧,然而穿過樹林時,可以看到太陽斜斜照進(jìn)林間的美景。往山上走,泥石流留下的巨大的石頭擋在了山路之上,我要花好大功夫繞行,這時看到了蕭瑟的樹梢影里,藏著煙火人家。那山林中天然的石頭激起溪水的喧嘩,野木橋一般落在淺沙上頭。我漸漸走近村莊,那村子前有巨大烏桕樹,像是,早開的梅花。
黃鎮(zhèn)成的壓軸在山村如梅花一樣壯美的烏桕樹上。我為什么說是一棵大烏桕呢,這是因為在宋朝和元朝,烏桕往往是山村的地標(biāo)樹,烏桕高大醒目,所以黃鎮(zhèn)成遠(yuǎn)遠(yuǎn)就看到了。而且讓視覺驚艷的就是,冬烏桕,如梅花。
很顯然,此時是晚冬,梅花還沒有開放,或者有梅花樹,但沒有烏桕這么高大壯觀。
這是第一首將烏桕和梅花作比的詩,也是目前最完整的一首有關(guān)烏桕梅花的詩。只是詩人太低調(diào),仿佛這最好的景色,只在他自己的蘊藉心會,不想太多的人知道。
但是好景色好詩詞哪里就藏得住,尤其南方或者長江流域烏桕成林。
比如清朝有個江岷山太守,鐵定是讀過黃鎮(zhèn)成的詩的,所以有“偶看桕子梢頭白,疑是江南小著花?!边@種小眾詩詞之美,讓人驚艷。
清朝的袁枚本就是烏桕滿山的江南人,才氣縱橫,有一年冬天十二月行在山里,看到了烏桕樹,遠(yuǎn)遠(yuǎn)的,以為是梅花開,那種興奮很想做詩,結(jié)果,從腦袋里冒出的居然是別人的詩句。同時代的比他早一輩的杭世駿早有詩云“千林萬林都離殼,便作梅花一路看。”
這真是李白看見崔浩詩,黃鶴樓前無語沉。
這些收錄在他的《隨園詩話》里,只是我很遺憾,袁枚為什么不寫上兩首,以他才子之筆,如何就這么怯場了?
實際上烏桕梅花詩的作者和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詩人真實的閱歷。只有在山林中浸潤,真的熱愛山水,才能寫出深沉耐讀的詩句,袁枚顯然知道自己閱歷不足,寸有所短。
那么回到烏桕和梅花上頭,哪種更美?
自然梅花是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本來植物的芬芳的。但是烏桕如同山人,如同農(nóng)民,如同漁女,自然有一種天然的樸實與渾厚。
冬天的烏桕雖然不香,但絕對有一種古拙之美。有緣的看到,因它會小驚訝,小驚艷,而后更期盼真正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