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吳蜀關系
時間:2023-04-05 07:57:42 編輯:宗皓 點擊量:1487次
如果說三國時期哪一個聯(lián)盟最為人所知,那么想必各位讀者們會脫口而出孫劉聯(lián)盟。誠然孫劉聯(lián)盟之下的赤壁之戰(zhàn)是鑄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的重要戰(zhàn)斗,而與此同時也會有讀者表示孫權是小人,聯(lián)盟的時候背叛劉備,背刺關羽,是歷史的罪人。但是真實的三國歷史之中,究竟是孫權真的背刺關羽,撕破孫劉聯(lián)盟,還是另有原因?讓我們撥開重重迷霧,看一看歷史上的孫吳和蜀漢的關系究竟是怎么樣的呢?
吳蜀關系的唯一至尊男主角魯肅
要說孫吳和蜀漢的關系確立,可以說離不了一位真正的男主角。而這位男主角正是孫權麾下的淮泗派流寓系士族魯肅,他可以說即一手促成了孫劉聯(lián)盟,也親手結束了這兩個陣營之間的蜜月期,可以說是整個吳國和蜀國關系的唯一至尊男主角。他能夠成為孫吳和蜀漢的關系的男主角,就要先從他的派系說起。
魯肅是淮泗派的流寓系士族,而淮泗派內(nèi)部其實是分為兩派的。一派是淮泗派征伐系,是曾經(jīng)和孫堅孫策參與過多次征討的派系。而淮泗派征伐系在孫堅和孫策的手中,無疑是孫家的一把利刃,有了這些淮泗士族的支持,孫堅孫策的征討才無往不利。但是到了孫權的手上,可以說曾經(jīng)的利刃變成了棘手的存在,而要知道為何到了孫權手上這把利刃反而讓孫權棘手的原因,就要從孫權的上位派系環(huán)境說起了。孫權的上位環(huán)境簡而言之可以說是危機四伏,淮泗派征伐系曾經(jīng)跟隨孫策清剿過江東士族,所以淮泗派征伐系和江東士族兩派可以說是劍拔弩張。并且孫策的大臣張昭希望立孫權的弟弟孫翊,這對于十六歲的孫權來講可以說是危機四伏,而孫權卻找到了一個解除的良藥,那就是淮泗派流寓系?;淬襞闪髟⑾岛突淬襞烧鞣ハ挡煌淬襞闪髟⑾挡⒉皇腔淬舻貐^(qū)的地主士族,而是在此地流域?qū)W習的書生名士。而孫權正需要一批不屬于任何派系,聽命于自己,并且能和兩大派系打好關系的大臣,而作為淮泗派流寓系之首的魯肅,自然成為了孫權的近臣。魯肅取得孫權的信任也不止因為派系,更是看中了魯肅的謀略能力。魯肅在曹操入主荊州劉表的時候就向?qū)O權提出聯(lián)盟劉琦,共同抵御曹魏大軍。魯肅在這時候看中的并非是劉備,也并非是劉琦,而是劉琦繼承的黃祖水軍。這支水軍的戰(zhàn)斗力可以說比東吳本土的水軍更強大,并且更為熟悉作戰(zhàn)環(huán)境。而這個時候的劉備是作為劉表的藩屬在劉表駕崩,江夏分裂的時候支持大公子劉琦的藩屬。屬于名義上的二把手,實際上和劉琦共同分配權力的藩屬。這次聯(lián)盟的效果正如各位所見的一般,赤壁之戰(zhàn)大獲全勝,孫吳保護了自己的國土,而劉備陣營也取得了勝利。在勝利之后,自然是要分配戰(zhàn)利品的,而被拿下襄樊之后的荊州,則開始了孫劉聯(lián)盟的利益分配。
哪有這么借荊州的
在劉備這邊通過權力斗爭之后,代替了原來劉琦的位置。劉備開始和魯肅方面商討荊州的歸屬權,此時的條約也簽訂的很明白“劉備暫時擁有荊州,等劉備占領益州之后,荊州逐步歸還孫吳陣營”。這個條約表面上看沒什么問題,劉備方面作為赤壁之戰(zhàn)不可缺少的利刃,短暫的借荊州的確沒什么問題,可是后來在荊州的歸屬權上,誕生了那句著名的歇后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倍鴦湓诮柚G州的面積擴張到益州的時候,本來根據(jù)約定要在占領益州之后,再把荊州的歸屬權劃到孫吳陣營之中,但是這個時候劉備卻開始改口“我希望在占領涼州之后,再徹底的歸還荊州”。雖然劉備這么說,但是卻立刻派遣了關羽占領荊州的部分地區(qū)。孫權這一看直呼上當“哪有這么借荊州的!”另一邊在荊州駐扎的關羽也并不松口,劍拔弩張之勢只差即將備戰(zhàn)。而這時還是魯肅出面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在緊張的對峙之中,魯肅開始和關羽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和談。但也是這次重要但不愉快的和談,因為《三國演義》并未對此有任何的描寫和記錄,才導致孫權和呂蒙“背刺”關羽的形象被坐實。但是這次和談,是三國歷史上孫吳和蜀漢的關系的一次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和關鍵原因。
談得并不愉快的和談之湘水劃界
因為劉備方面對于荊州的行為讓孫吳和蜀漢的關系變得劍拔弩張,但是魯肅認為此時的東吳并不適合和蜀漢貿(mào)然開戰(zhàn)。而此時的關羽方面也并未準備好與孫吳展開全面戰(zhàn)爭。所以在關于荊州的歸屬權的問題上,關羽和魯肅展開了一場和談,但是這場和談注定是一次不愉快的和談,也注定了孫吳和蜀漢的關系到此結束。在湘水劃界的時候,關羽和魯肅都帶了軍隊來和談。這一決定讓雙方都產(chǎn)生了極為不滿的情緒,后來在魯肅的建議之下,魯肅和關羽只攜帶環(huán)首刀在距離自己軍隊二百米開外的地方來和談關于荊州的歸屬問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單刀赴會”的由來,但這次的和談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孫吳方面希望蜀漢徹底歸還荊州,而蜀漢方面表示可以歸還大部分荊州作為最低條件。雖然雙方的和談并沒有任何的效果,但是這次不愉快的和談已經(jīng)徹底宣誓孫吳和蜀漢的關系徹底停止,甚至關系要比之前更為敵對。而在荊州的具體分定上,荊南四郡歸于孫吳陣營,而其他的被關羽駐扎后,孫權也不再做更多的爭取。這時候的荊州歸屬問題,在孫權對于關羽的拉攏失敗之后,從湘水劃界到現(xiàn)在可以說是已經(jīng)無法調(diào)解的矛盾了。在這緊張的荊州問題之上再次掀起波瀾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關羽襄樊之戰(zhàn)的勝利的時候了。
襄樊之戰(zhàn)的背后的問題
當關羽攻下襄樊,威震華夏的時候,一場針對荊州的陰謀逐漸展開。這場陰謀也正是孫權報復當年荊州之仇的行動,呂蒙率領士兵偽裝成農(nóng)夫進入蜀漢管轄的荊州地帶,之后立刻抓捕當?shù)厥孔宓募胰?,并且展開了滲透和軍事行動。史稱這場行動為“白衣渡江”。而這次的白衣渡江正是瞅準了關羽進攻襄樊,荊州內(nèi)部軍事實力空虛的時候迅速控制士族并滲透。
而這一舉動不僅僅導致關羽的后方崩潰,更讓當?shù)責o力抵抗,將領全部投降。其中唯一的幸存者廖化,還是投降之后安置好自己的老母親,之后偷偷帶著家眷返回蜀國的??梢娺@次白衣渡江的行動是孫權在撕裂了孫吳和蜀漢的結盟之后,針對荊州主權的一次進攻行為。而此時的關羽失去了后方之后,可以說孤掌難鳴。
在攻下襄樊,成就了三國時期的教科書級戰(zhàn)斗之后,因為疏于防御才導致了呂蒙和陸遜率領的東吳軍隊在長久的準備之中失去了荊州。雖然說這次的白衣渡江有背刺關羽的意思,但是總體來講孫吳和蜀漢的關系早在湘水劃界的時候就已經(jīng)不再是盟友甚至已經(jīng)和敵人無異了。而呂蒙的白衣渡江嚴格來講是對于歸屬地的爭奪,如果硬說也只能說孫吳陣營有突襲戰(zhàn)爭之說為人所不齒。
但是說呂蒙要給關羽做跪像的觀點,筆者認為這不僅僅是違背了歷史,更是對于歷史人物的憑空抬高和貶低。對于歷史的學習不能因為對某個人物的喜愛而導致攻擊另一名歷史人物,這對于人物不僅是有失偏頗的評價,更是違背了歷史作為客觀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而這一點我們是需要杜絕和禁止的觀點。
總結下來,孫吳和蜀漢的關系發(fā)展始終伴隨著陣營發(fā)展的利益,而孫吳和蜀漢的聯(lián)盟是因為共同抗擊曹軍而起,也是因為荊州的歸屬問題而徹底分裂,導致了夷陵之戰(zhàn)作為最終的結果。而三國時期的歷史也是這種發(fā)展規(guī)律,軍閥和士族之間的決定并不是一兩個人的感情能夠決定的,而是共同的利益發(fā)展訴求決定的。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更需要我們結合時代,結合背景來做具體的分析,而不能因為個人的好惡而偏頗的認為某個歷史人物如何。就像呂蒙和關羽的分化一般,我們不能因為關羽優(yōu)秀的軍事能力而喜歡關羽,就此譴責突襲關羽的呂蒙。這樣的行為不僅僅是違背了歷史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更是對于關羽這個角色的另一種程度的招黑。
我們在閱讀歷史的時候,更需要尊重歷史的客觀發(fā)展,并從中學習出新的道理為今所用,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學習歷史,更是歷史在今天的一個重要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 荊州之爭與吳蜀關系新探[J]. 張東華,劉偉.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3(01)
[2] 論吳蜀荊州之爭[J]. 張兆凱.求索,1992(05)
[3] 吳蜀荊州之爭與三國鼎立的形成[J]. 朱紹侯.史學月刊,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