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學習園地 > 開國將軍 > 正文
學習園地
  • 開國中將:李雪三
  • 時間:2020-06-15 11:47:59        編輯:李小冉        點擊量:3630次
  • 李雪三(1910年10月14日-1992年12月22日),男,原名李育林,河南修武人,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共和國開國將領(lǐng)。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的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學院后勤學院副政治委員。著有《新四軍3師8旅的成長與發(fā)展》、《回憶兩淮戰(zhàn)役》等回憶錄,參與組織領(lǐng)導了《我軍后勤政治工作的回顧》和第39軍軍史的編寫工作。

    李雪三是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李雪三將軍長期戰(zhàn)斗在政治工作的領(lǐng)導崗位上,為中國人民的解放,為軍隊的建設,為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的宏偉大業(yè),奮斗了六十多個春秋,貢獻了畢生精力。

    人物經(jīng)歷

    1910年10月14日,李雪三出生于河南省修武縣周流村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7歲起讀書,15歲考入焦作衛(wèi)輝中學,半年后又考入洛陽省立第四師范。

    1928年,春在鄭州考入西北軍官學校,畢業(yè)后在國民黨第26路軍任排長。

    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后加入中國工農(nóng)紅軍。

    193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紅5軍團第38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參加了贛州、漳州、水口等戰(zhàn)役和中央蘇區(qū)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和長征。到達陜北后,參加了直羅鎮(zhèn)和東征、西征戰(zhàn)役。后任紅15年團第73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

    1936年12月,任紅15軍團政治部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翌年2月被派往陜南抗日第1軍任軍政治委員,后任紅15軍團警衛(wèi)團政治委員??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警衛(wèi)營教導員,第687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第344旅獨立團政治委員,冀魯豫支隊第1大隊政治委員,八路軍第2縱隊新編第2旅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了平型關(guān)、町店、張店、討伐國民黨頑軍石友三部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和開辟豫北、魯西南抗日根據(jù)地的斗爭。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3師第8旅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參加開辟蘇北抗日根據(jù)地的斗爭和鹽阜區(qū)反"掃蕩"及合德鎮(zhèn)、陳家港、阜寧、兩淮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谷諔?zhàn)爭勝利后,率部穿越蘇魯冀熱遼5省赴東北,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3師第8旅政治委員,第2縱隊第4師政治委員、縱隊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zhàn)軍第39軍政治部主任、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攻打長春、保衛(wèi)四平、三下江南、東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勢作戰(zhàn)和遼沈、平津、渡江、衡寶、廣西等戰(zhàn)役。

    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9軍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率部參加第一至第五次戰(zhàn)役。

    1952年1月,擔任志愿軍歸國代表團總團長,率6個分團170名代表回國向祖國人民匯報,受到祖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接見。

    1952年8月起,任志愿軍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曾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國旗勛章。

    1955年,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56年回國后,任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顧問。

    1977年9月,任人民解放軍后勤學院籌建小組組長,負責籌建后勤學院。

    1978年初至1982年任后勤學院副政治委員。

    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92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三、第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上一篇:開國中將:張南生
  • 下一篇:開國中將:曠伏兆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