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閻紅彥(1909-1967),又名侯雁。陜西安定(今子長)人。1909年10月出生于陜西省安定(今子長)縣瓦窯堡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創(chuàng)建晉西游擊隊,是紅軍陜甘游擊隊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轉戰(zhàn)南北,為建立新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共和國第一批授銜的上將。全國解放后,他先后擔任四川省委書記、副省長兼重慶市委第一書記。1959年廬山會議后,調任云南省委第一書記兼昆明軍區(qū)第一政委、西南局書記處書記,為云南邊疆民族地區(qū)的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留下了歷史性的業(yè)績。
他主持云南工作的7年,正是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左”傾錯誤日益嚴重,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困難。廬山會議又發(fā)動了對彭德懷同志的錯誤批判,嚴重地破壞了正常的政治生活。1960年冬,全國開始執(zhí)行一系列調整措施,逐步扭轉局勢,出現(xiàn)了恢復發(fā)展的好勢頭。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后,又“以階級斗爭為綱”開展了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965年初,更錯誤地提出了運動的重點是整所謂“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把階級斗爭理論和實踐上的錯誤發(fā)展到極端,終于導致“文化大革命”的災難。在這樣情況復雜、處境艱難的形勢下,閻紅彥同志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好思想、好作風,通過系統(tǒng)的調查研究,集中群眾智慧和經驗,采取一系列獨特的具體政策措施,大膽地解決了一批急迫問題,穩(wěn)定了形勢,發(fā)展了生產,改善了群眾生活,增強了民族團結。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對陳伯達、江青等人挑動群眾沖擊政府機關、揪斗領導干部的做法極為反感,曾在電話中義正詞嚴地質問陳伯達“我就不承認你是代表中央講話!文化大革命這樣搞,誰高興?……你們這樣干下去,是要出亂子的!”1967年1月8日在昆明飲恨自殺,留有“我是被陳伯達、江青逼死的”字條。1978年1月,中共中央對其冤案予以平反,并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了骨灰安放儀式。
大事記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10月參加清澗暴動,失敗后在陜北、晉西一帶進行兵運工作。
1930年后根據(jù)中共山西省委的指示,率領一部分武裝在汾陽、孝義、中陽地區(qū)開展革命斗爭。
1931年春與吳岱峰等人創(chuàng)建中國工農紅軍晉西游擊隊,任副大隊長,與吳岱峰率部東渡黃河來到陜甘之后任大隊長。同年秋,晉西游擊隊先后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謝子長擔任總指揮,他和吳岱峰分別擔任擔任副總指揮兼第一、第二大隊大隊長,劉志丹到陜甘省委檢討之后亦歸隊任副總指揮。閻紅彥是陜甘晉紅軍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是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之一。
1932年底因受“左”傾路線的排擠,離開了游擊隊,赴上海學習。
1933年至1934年夏,先后在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和河北省委軍委工作,曾在綏遠的孫殿英部開展兵運活動。
1934年秋去莫斯科學習。
1935年回國。
1936年任陜北沿河游擊隊司令員。東征結束后,沿河游擊隊改編為紅軍第三十軍,任軍長。
1937年至1939年任西北留守兵團第三團團長。
1939年至1942年任留守兵團警備一旅政治委員,曾參與指揮粉碎日本侵略軍企圖西渡黃河的戰(zhàn)斗。后調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后任太行軍區(qū)三縱隊副司令員、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
1948年任三兵團政治部主任。
1949年冬任川東行署主任、川東區(qū)黨委第一副書記兼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川東行署人民法院院長,在領導當?shù)厝嗣襁M行土改、鎮(zhèn)反及恢復和發(fā)展生產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1952年~1954年任四川省委副書記、西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委員。
1955年任四川省委第四書記兼副省長及重慶市委書記。
1956年任四川省委書記兼四川省副省長、重慶市委第一書記。
1958年任西南協(xié)作區(qū)委員會委員。他敢于實事求是,對當時的浮夸風和某些“左”的錯誤進行了揭露和斗爭。
1969年8月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書記、昆明部隊第一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
1963年12月兼任云南省政治協(xié)商會議主席。他從云南多民族的特點出發(fā),堅決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提倡在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傳播先進科學技術,學文化、講衛(wèi)生,發(fā)展商品經濟,使邊疆地區(qū)的經濟建設和精神面貌發(fā)生了顯著變化。“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受到迫害,
1967年1月8日含冤去世(說他自殺,難以服人)。
1977年12月中共中央和中共云南省委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