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wǎng)·閃電新聞濱州10月14日訊 他本是一介書生,為了抵御侵略,他脫下長衫,投筆從戎,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壯歌,他是“書生司令”馬耀南。
馬耀南,1902年出生于山東淄博北旺村。18歲時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學習,期間接受了進步思想,積極從事抵制日貨等活動。1930年,馬耀南畢業(yè)于天津北洋大學機械工程系, 學生時代積極投身反帝愛國運動。
《馬耀南傳》的作者高元盛說:“在他的學生時代就表現(xiàn)出了愛國青年的氣質(zhì)。 ”
1933年,馬耀南應邀回到家鄉(xiāng),擔任長山中學校長,立志走教育救國之路。
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馬耀南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暴行萬分憤慨,下定決心投入抗戰(zhàn)的洪流。鑒于馬耀南的抗日熱忱,中共山東省委將長山中學作為發(fā)動抗日武裝起義的重要基點,在這里成立了中共地下黨小組,直屬省委領導。在馬耀南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舉辦抗日游擊訓練班,培養(yǎng)了一百多名軍事骨干。
1937年12月,馬耀南參加組織領導了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面對窮兇極惡的日寇,黑鐵山起義部隊毫不畏懼,奇襲長山城、設伏小清河、血戰(zhàn)白云山,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三戰(zhàn)三捷,重創(chuàng)侵略者,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和志氣。1938年6月,黑鐵山起義部隊編為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馬耀南任司令員。同年10月,馬耀南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9年6月,他參與指揮的劉家井戰(zhàn)斗,斃傷敵800多人,成為山東抗戰(zhàn)史上頗具影響的一次戰(zhàn)斗,被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詞條。
1939年7月22日,馬耀南在桓臺牛王莊戰(zhàn)斗中遭敵伏擊,壯烈殉國,終年37歲。在他的教育影響下,他的兩個弟弟馬曉云和馬天民也參加了八路軍,在戰(zhàn)火磨礪中成長為稱職的將領,并在抗戰(zhàn)中先后為國捐軀。一馬三司令的英雄事跡廣為傳頌。
這是為紀念馬耀南而命名的“耀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