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學習園地 > 英雄模范 > 正文
學習園地
  • 劉伯堅:影響西北軍20多年的紅軍將領
  • 時間:2019-04-25 15:57:10        編輯:xinzhengjiaoyu        點擊量:3460次
  • 一、人物生平


    1、童年時代


             劉伯堅,原名永福,祖籍江西,1895年在四川巴中縣(今平昌縣)出生。劉伯堅家里是一個開棧房的小商業(yè)者家庭。他聰明好學,童年時就讀于金斗寨高等小學,后來靠家中借貸到巴中縣上中學。后又考入萬縣的川東師范、成都的高等師范學堂(今四川大學的前身)。 [2]

    2、青年時代


           1920年赴歐,先到比利時,后到巴黎,一邊做工一邊學習。當時,西歐正經(jīng)受十月革命的沖擊。劉伯堅在那里接受了共產(chǎn)主義思想。閱讀了《資本論》、《共產(chǎn)黨宣言》、《法蘭西內(nèi)戰(zhàn)》和《國家與革命》等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細心研究西歐工人運動和俄國十月革命的經(jīng)驗。


           1921年初參加由趙世炎、李立三組織的勞動學會,與周恩來、趙世炎、蔡和森、李富春等領導了以爭生存、求學權為主要內(nèi)容的“二八”運動和6月的“抗拒中法大借款”,9月的“占領里昂中法大學”等重大政治斗爭。并在機關刊物《少年》(后改為《赤光》)上發(fā)表文章,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揭露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本質(zhì)。同年,加入了周恩來、趙世炎發(fā)起組織的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


            1922年與周恩來、趙世炎等共同組建了“少年共產(chǎn)黨”(后改名為旅歐共青團),隨即轉(zhuǎn)為共產(chǎn)黨員。同年,劉伯堅和熊未耕介紹聶榮臻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 [3]  。1923年春,聶榮臻經(jīng)劉伯堅和趙世炎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23年,劉伯堅赴莫斯科,入東方勞動者大學,并因待人和藹及處理問題老成持重,被中國學生推為中共旅莫支部書記達三年之久。當時,這個支部不但管理中國黨員學生的組織活動,還要負責工作分配和生活,被同志們稱作“黨內(nèi)駐蘇大使館”,劉伯堅成了“大使”。 [2]


    二、革命歲月


           1926年春,馮玉祥因自己率領的西北軍失敗,到蘇聯(lián)“考察”并求援,劉伯堅參加接待。馮玉祥表示要學習蘇軍的政治工作經(jīng)驗,并邀請劉伯堅回國任國民聯(lián)軍的政治部副部長。劉伯堅到西北軍后,同上層人物建立了很好的統(tǒng)戰(zhàn)關系,還積極用革命思想改造這支從軍閥陣營中分裂出的部隊。


            1927年4月,他與西安有名的才女、共產(chǎn)黨員王叔振結婚。


            1927年夏,馮玉祥受蔣介石拉攏,與共產(chǎn)黨分手,劉伯堅也被“禮送”到武漢。隨后,黨中央派他再度赴蘇聯(lián),入伏龍芝軍事學院,與劉伯承等一同學習。


             1930年,他回到上海,翌年又進入江西中央蘇區(qū),


              先后任軍委秘書長、紅軍黨校政治部主任。此時,蔣介石將中原大戰(zhàn)中被他打敗收編的西北軍主力第二十六路軍調(diào)到江西“剿共”,并由中央軍在后面督戰(zhàn)。這種“一石兩鳥”的毒計激起西北軍官兵極大憤慨。中央軍委馬上派劉伯堅主持策反工作,終于使該部1.7萬人在寧都暴動,并編為紅五軍團;劉伯堅隨后擔任了該軍團政治部主任,將這支部隊改造成中央紅軍的主力之一。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離開江西長征,劉伯堅被留下任贛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他積極組織留守部隊,在于都河多處架橋,為主力部隊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護送中央紅軍主力渡河長征。新中國成立后,葉劍英同志曾賦詩懷念當年劉伯堅于都河惜別之情:“紅軍抗日事長征,夜渡鄄都濺濺鳴。梁上伯堅來擊筑,荊卿豪氣漸離情?!?0萬國民黨軍隊將留下的3萬紅軍(半數(shù)系不能遠征的傷病員)壓縮到贛南一隅,中央分局書記項英在幾個月后才接受陳毅的建議,下令分路突圍,開展游擊戰(zhàn),可惜為時已晚。(后來項英擔任新四軍政委,蔣介石發(fā)動皖南事變,又一次打了敗仗) [2]


    三、被捕犧牲


           1935年3月初,劉伯堅在戰(zhàn)斗中左腿中彈,不幸被捕。3月21日,劉伯堅在江西省大余縣金蓮山上被敵人殺害,壯烈犧牲,時年40歲。 [2]


    四、人物評價


              1938年毛澤東在為劉伯堅碑文題詞是說:“劉伯堅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早期優(yōu)秀黨員,中國工農(nóng)紅軍早期優(yōu)秀將領,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 [4]


    馮玉祥在《我的生活》一書中評價劉伯堅說:“劉伯堅他工作認真廢寢忘食,工作有特殊成績我很佩服他。” [5]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聯(lián)合組織的評選活動中,劉伯堅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6]


    五、人物作品


           1935年2月,中央分局、中央辦事處和贛南省級機關、部隊,在仁風地區(qū)陷入敵軍重困中,不得不分五路突圍。3月4日上午,劉伯堅在戰(zhàn)斗中左腿負傷被捕。在獄中寫有《帶鐐行》、《移獄》、《獄中月夜》等詩篇。


    六、軼事典故


    1、西北軍工作經(jīng)歷


          1926年9月,劉伯堅在接受了中共中央、共產(chǎn)國際交派的改造西北軍的任務后,劉伯堅陪馮玉祥穿過外蒙古荒原,進入綏遠(如今在內(nèi)蒙古西部)。當?shù)仉m然有十幾萬西北軍,內(nèi)部卻很混亂。士兵們軍衣破爛,面有饑色,對政治概念一片漠然。為了振奮渙散的軍心,劉伯堅到各個軍建立了政治工作機構,并辦各種訓練班,每天工作都在18個小時以上。這時,中共中央派遣劉志丹、安子文等二百多名干部到西北軍中來,他們都在劉伯堅的統(tǒng)一安排下,分配到各部隊,擔任政治工作干部。這期間,劉伯堅表現(xiàn)出的豪邁氣概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使不少高級軍官感到欽佩,楊虎城、吉鴻昌、鄧寶珊、趙博生、董振堂等都與他交上了朋友。劉伯堅在西北軍雖然只待了九個月就被“禮送出境”,但共產(chǎn)黨由此積累了改造舊軍隊的重要經(jīng)驗。對西北軍來說,共產(chǎn)黨的良好影響此后長存了二十多年——在后來一系列重大歷史關頭,西北軍部隊連續(xù)發(fā)起過寧都暴動、察綏抗日同盟軍、西安事變,直至淮海戰(zhàn)役開始時,西北軍最后一支余部還在張克俠、何基灃率領下起義。 [9]

    2、臨刑時刻


        廣東軍閥為了“炫耀”所謂勝利,故意押著負傷帶鐐的劉伯堅,在大庾縣最繁華的青菜街(如今改稱建國路)走過示眾。劉伯堅氣宇軒昂,使路旁的人們敬佩不已?;氐嚼沃?,他寫下的詩歌《帶鐐行》和長詩《移獄》,并寫了幾封充滿感情的家書。臨刑前一刻,他還給妻子王叔振留下一信,里面說:“望你無論如何要為中國革命努力,不要脫離革命戰(zhàn)線,并要盡一切力量教養(yǎng)虎、豹、熊三幼兒成人?!?[6]


    3、后世紀念


            劉伯堅烈士紀念碑位于平昌縣城二公里的佛頭山腰,1986年落成。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親自為紀念碑揭幕,鄧小平題寫碑名,紀念碑以“忠魂盛開革命花,正氣凜然照萬代”為主題,紀念碑列為省級重點文物,現(xiàn)列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區(qū)共占地2238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7998平方米。劉伯堅烈士生平事跡館內(nèi),安放著劉伯堅漢白玉塑像,氣宇軒昂,栩栩如生,那叱咤風云的神態(tài),會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室內(nèi)史料、文物系統(tǒng)展示了劉伯堅烈士的一生經(jīng)歷。劉伯堅烈士紀念碑由重慶建筑工程學院設計,碑高23.55米。一九九一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五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0]


    4、故居


    1895年1月9日,劉伯堅烈士生于平昌縣龍崗鄉(xiāng)。龍崗位于平昌縣城南部,與達州、營山相臨,是平昌南大門,歷史悠久。位于龍崗場鎮(zhèn)的劉伯堅烈士故居距縣城60公里,面積600余平方米,屬老式穿斗木結構民居,居住著伯堅烈士孫及侄孫4家29口人。劉伯堅烈士故居是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劉伯堅烈士紀念館”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居房屋年久失修,烈士早年用過的書房、桌、椅、床等大量遺物已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蛀蝕、損壞,且無序堆碼和繼續(xù)使用。于2005年10月啟動了“劉伯堅烈士故居修繕工程”,同年12月19日竣工。現(xiàn)已成為全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川陜蘇區(qū)首府紅色之旅的精品景點。 [10]

  • 上一篇:高捷成:工農(nóng)紅軍會計制度創(chuàng)始人,中共金融事業(yè)的奠基者
  • 下一篇:尋淮洲: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網(wǎng)易
  • 百度
  • 大眾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