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學習園地 > 文韜武略 > 正文
學習園地
  • 【老一輩革命家】張鼎丞同志簡介
  • 時間:2025-03-02 09:57:11        編輯:陳心正        點擊量:1109次
  • 張鼎丞同志是福建省永定縣人。

    1898年12月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里。青年時期在做小學教師時,參加了青年運動和農民運動,從事反帝反封建斗爭,在實踐中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8年,張鼎丞同志同鄧子恢等同志一起,領導福建西部龍巖、永定、上杭等縣農民舉行武裝暴動,開展游擊戰(zhàn)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張鼎丞同志是閩西革命根據地主要創(chuàng)建者之一和卓越領導者。

    1929年7月,張鼎丞同志任中共閩西特委委員、軍委書記、紅四軍第四縱隊黨代表。同年12月,參加了在古田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會后跟隨毛澤東、朱德同志轉戰(zhàn)贛南。

    1930年擔任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1年出席第一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工農兵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政府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土地部長。

    1932年,被選為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后,積極組織召開縣、區(qū)、鄉(xiāng)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蘇維埃政府,為發(fā)展人民武裝力量和建設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個期間,張鼎丞同志同羅明等同志一起,積極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向王明的左傾錯誤進行了堅決斗爭。


    中央主力紅軍被迫長征前,毛澤東曾對張鼎丞說:“你還是回到閩西去,那里你熟悉,可以堅持,可以發(fā)展?!睆埗ω┕嫜刂珴蓶|指引的路走去,在那特別艱難的歲月里擎起南方一角天。中央紅軍長征后,張鼎丞同志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同鄧子恢、譚震林等同志一起,在這個地區(qū)堅持了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zhàn)爭。在敵強我弱、敵我力量極為懸殊的情況下,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派多次清剿,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配合了南方其他地區(qū)的游擊戰(zhàn)爭,支援了紅軍北上抗日。西安事變后,張鼎丞同志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指示,同閩西南的國民黨當局談判,堅持我黨獨立自主的方針,建立了閩西南抗日義勇軍第一支隊,為推動國共兩黨聯合抗日起了積極作用。 毛澤東對閩西南紅軍游擊隊的功績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其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張鼎丞同志擔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在蘇南戰(zhàn)場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延安整風期間,張鼎丞同志擔任中央黨校二部主任。他認真執(zhí)行中央的整風指示,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方針,堅決抵制了搶救運動的嚴重錯誤,受到了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表揚。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張鼎丞同志先后擔任華中軍區(qū)司令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組織部長。這個時期,他領導廣大軍民英勇作戰(zhàn),剿匪反霸,培養(yǎng)干部,恢復和發(fā)展生產,為華中、華東根據地的開辟和建設以及徹底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后,張鼎丞同志曾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區(qū)政委,中共中央華東局第四書記,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兼政法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從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以來,堅持黨的正確路線和政策,在保護人民群眾、打擊敵人和刑事犯罪活動、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斗爭中,成績卓著。在十年內亂中,張鼎丞同志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嚴重迫害,但他始終顧全大局,堅持原則,同他們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粉碎“四人幫”后,他堅決擁護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

    幾十年來,張鼎丞同志忠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勝利,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斗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而受到黨的表彰,贏得了廣大干部和群眾的尊敬。張鼎丞同志是一位品德高尚、黨性很強的共產黨員。他心里總是不忘人民,始終不渝地保持同群眾的密切聯系,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廉潔奉公。他一貫忠誠于共產主義事業(yè),無論在白色恐怖下自己的親人都慘遭敵人殺害,還是在自己身處逆境蒙受誣陷的時候,始終保持了共產黨員的革命信念。他精心維護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不計較個人恩怨,不嫌棄犯有錯誤的干部,對待同志心平氣和,熱情誠懇,寬以待人,嚴以責己,自己學而不厭,對人誨人不倦。他一貫堅持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1973年患病以來,他以堅強的毅力同疾病作斗爭,繼續(xù)為黨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張鼎丞同志積極響應和推動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主動向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請求辭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贊揚。 張鼎丞極為關心農村,特別是老區(qū)的生產和建設,雖然身居高位,但極為體貼民情,習慣了往基層跑。他多次強調,共產黨的干部“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勤務員,人民生活得怎么樣,是頭等大事”,“應當把人民的生活時刻掛在心頭”。他永葆“人民最好的勤務員”的本色。1953年、1958年和1961年,他三次回到閩西老區(qū),搞調查研究,并指導工作。晚年身患重病住院時,他還渴望回福建、回閩西走走看看,那片生養(yǎng)他并長期戰(zhàn)斗過的紅土地讓他魂牽夢繞。張鼎丞同志生前曾向中央要求,在他逝世后辦喪事要從簡,不要搞遺體告別,不要開追悼會。他這種移風易俗的革命精神是十分可貴的。

    1981年12月16日,從客家山鄉(xiāng)躍出的千里馬——張鼎丞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曩鈿w來。

    1982年1月1日,一架草綠色的“安二”型飛機,沿著“客家母親河”——閩西汀江兩岸緩緩低飛,張鼎丞的骨灰,撒落在他深愛著的熱土。他是客家山鄉(xiāng)的兒子。他又回到了客家山鄉(xiāng)。


  • 上一篇:中共的大功臣莫雄先生簡介
  • 下一篇:【尚書喬】朱昌楷殺害袁文才和王佐造成了嚴重后果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