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新聞閱覽 > 軍事天地 > 正文
新聞閱覽
  • 拜登可能選擇前副防長弗盧努瓦出任國防部長
  • 時間:2020-11-25 11:54:52        編輯:陳心正        點擊量:2011次
  • 這是一篇含金量極高的文章,轉發(fā)到這里供軍事愛好者參考,也警告那些對美國抱有幻想的崇洋媚外分子別再拍美國的馬屁了!

    原標題:揚言“72小時擊沉中國艦隊”的她,馬上被提名做國防部長?

    拜登可能選擇前副防長弗盧努瓦出任國防部長

    美國NBC剛剛消息說,拜登可能選擇前副防長弗盧努瓦出任國防部長。三位知情人士說,拜登準備最早于當?shù)貢r間周二(24日)宣布提名弗盧努瓦擔任防長。

    NBC報道截圖NBC報道截圖

    NBC稱,如果此事得到確認,她將成為美國首位女國防部長。

    此前就有美媒報道說,“拜登政府”的國防部長人選包括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塔米·達克沃斯及在奧巴馬政府擔任國防部副部長的米歇爾·弗盧努瓦。如果二者之一當選,美國將出現(xiàn)首位女性國防部長。美國“防務新聞”也曾表示,弗盧努瓦會延續(xù)特朗普時代的對華態(tài)度,也就是將中國視為“美國頭號競爭對手”,希望美國聯(lián)合地區(qū)盟友對華施壓。

    在軍事政策上,弗盧努瓦希望對華采取核威懾,但這一計劃“受限于核武力現(xiàn)代化的成本”。在常規(guī)武力政策方面,弗盧努瓦8月曾在美國《外交》雜志上撰文稱:美軍對華常規(guī)威懾建立在“72個小時內完全摧毀350艘戰(zhàn)艦”能力上。

    《南華早報》此前報道,弗盧努瓦還曾于6月份在《外交事務》雜志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中叫囂,“例如,如果美國軍方有能力在72小時內擊沉中國南海所有的軍艦、潛艇和商船,中國(大陸)在封鎖或‘入侵’臺灣之前可能會三思;他們將不得不考慮是否值得將他們的整個艦隊置于危險之中?!?

    此前報道

    “72小時內擊沉所有中國船只!”說這狠話的人將成美國新防長?

    美國《外交事務》雜志5個月前刊發(fā)的一篇文章,最近幾天突然“翻紅”。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如何阻止在亞洲爆發(fā)戰(zhàn)爭”。作者是一位智庫女學者,米歇爾·弗盧努瓦。她在文中語出驚人,揚言“美軍須有能力在72小時內消滅南海中國海軍”。

    言辭雖然出格,但當時并沒引起太大波瀾。過去四年美方對華極端強硬,類似聲音并不罕見。但美國大選投票后這十多天,這篇文章忽又引起各大美媒的轉載和解讀:

    因為這個弗盧努瓦,突然成了拜登政府國防部長最熱人選。

    弗盧努瓦引發(fā)的關注,只是美媒對于拜登政府中國政策猜測的一個縮影。

    經貿、外交、國家安全等各個職位的可能人選,都成為外界預測下屆政府對華政策的依據(jù)。

    就連前總統(tǒng)奧巴馬,也在為這場猜測增添意外的素材。

    01

    美媒說,弗盧努瓦早已具備主政五角大樓的資歷。

    1960年12月,弗盧努瓦出生在加州洛杉磯市。20世紀90年代克林頓時期,她就進入了美國防部,擔任負責戰(zhàn)略方面的防長助理。2009年奧巴馬上臺后,弗盧努瓦出任國防部副部長,主管國家安全和防務政策的制定,被認為是當時五角大樓“三號人物”。

    正當事業(yè)如日中天,2012年,弗盧努瓦卻以“陪伴孩子”為由辭職,隨后將更多精力投入保守派智庫“新美國國家安全中心”。她是這家智庫的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人,并曾擔任主管。

    有人認為,就是在投身智庫這些年,她的對華立場日趨強硬。

    即便淡出政界,弗盧努瓦也至少有兩次“險些”成為美國防長。

    一次是在2014年11月。美國時任防長哈格爾宣布辭職,當時盛傳弗盧努瓦將會接任。但弗盧努瓦主動拒絕,再次以“家庭原因”為由要求奧巴馬放棄提名她出任國防部長。

    接著就是2016年。美媒披露,如果那年希拉里贏得大選,弗盧努瓦就將成為她的防長。

    2016年6月20日,弗盧努瓦領導的“新美國國家安全中心”主辦活動,邀請副總統(tǒng)拜登發(fā)表演講。剛一上臺,兩人相互寒暄,拜登突然笑著稱呼弗盧努瓦為“部長女士”。

    他還對著滿場觀眾透露“秘密”:“你們知道嗎,我正在為她寫推薦信?!?

    在宣布拜登當選后,美國媒體又爭相流傳著這個場景。當年的“希拉里政府”從未成為現(xiàn)實。但四年過去了,拜登自己成了“候任總統(tǒng)”。不用給別人推薦,他自己就能兌現(xiàn)對“部長女士”的承諾了。

    弗盧努瓦,也確實很早就出現(xiàn)在拜登內閣熱門人選名單上了。

    緊接著,這位潛在美國女防長有關防務和安全問題的看法,尤其圍繞中美關系的立場,立刻引起關注。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弗盧努瓦今年6月18日發(fā)表在美國《外交雜志》的文章再度“翻紅”。

    文章的正標題“如何阻止在亞洲爆發(fā)戰(zhàn)爭”,看起來沒啥問題。但副標題和正文一開頭,就開始釋放濃濃的對華強硬立場,聲稱美中戰(zhàn)爭風險陡增,而“美國威懾力減弱增加了中國誤判風險”。

    有鑒于此,弗盧努瓦拋出了那段被大量轉載的話:

    “如果美軍能夠發(fā)出可信威懾,在72小時內擊沉南海上中國所有的軍艦、潛艇以及商船”,那么中方在封鎖或進攻臺灣之前就會三思而行。

    為使美軍具備這種可信威懾,她在文中以及過去幾個月接受《防務新聞》等美媒采訪時,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比如美國政府必須增加投入,研發(fā)無人操作系統(tǒng)等新型軍事技術;裝備更多遠程導彈;增加在南海的軍事力量部署……她還建議,華盛頓應加大與印太地區(qū)盟友合作對華施壓。

    02

    弗盧努瓦展現(xiàn)的對華鷹派立場引來不少質疑。

    美國媒體Consortium News發(fā)文,說如果選擇弗盧努瓦領導五角大樓,將是一個悲劇開始的預兆。這樣的選擇證明拜登將揮霍美國的明天與中國和俄羅斯進行軍備競賽。

    而這“將是徒勞和災難性的,是為恢復美國日益衰落的帝國權力做無用功”。

    不僅如此,弗盧努瓦這些建議是否可行也被畫上問號。

    南華早報援引一位美國問題專家的話分析:

    其一,新冠疫情重創(chuàng)美國經濟并給未來美國國防預算投下陰影,弗盧努瓦一些新的計劃恐難獲得足夠資金支持。

    其二,就算得到實施,也難產生她所期待的威懾效果。如果真要武力攻臺,“北京早就將美方直接干預的情況納入考慮范圍了”。

    當然,弗盧努瓦雖被視為未來拜登政府最熱防長人選,但她最后是否能夠獲任還不確定。

    美媒說,下屆防長考慮名單上還有多位有競爭力的人物。比如奧巴馬時期的國土安全部長杰·達克沃斯,國會參院軍事委員會成員杰克·里德等等。

    另外,僅以一篇文章和今年以來的幾次訪談,就確定弗盧努瓦是一個“死硬對華鷹派”,也還為時尚早。

    2012年辭職前的弗盧努瓦,曾被稱為五角大樓中的“冷靜聲音”。

    作為時任美國防部副部長,她一直代表美方與中方共同主持兩國國防部副部長級磋商,并曾明確表態(tài)“美中沖突不可避免”的說法完全錯誤,寄望兩國建立一種積極、合作、有成效的關系。

    即便今年以來多次對華示強,弗盧努瓦也表達了對華合作意愿。

    她批評說,本屆美國政府處理對華關系時“目光短淺”,沒為涉及雙方共同利益的話題預留合作空間:

    兩國“面臨諸多共同威脅,從預防下次大流行病,到應對氣候變化,再到處理朝核問題,無論是否喜歡,我們都不得不與中國合作,否則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弗盧努瓦還認為,美國必須重啟與中國中斷的高層戰(zhàn)略對話,以便“就利益和意圖進行明確溝通”。

    接下來一個有待觀察的問題就變成了:

    如果真能執(zhí)掌五角大樓,這個曾經奉行務實和冷靜外交哲學,對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還多有批評的弗盧努瓦,會變成又一個極端反華鷹派嗎?

    03

    弗盧努瓦引起熱議,背后是輿論對拜登政府關鍵內閣人選的強烈關注。

    據(jù)說,美國多家媒體已從“知情人士”那里獲得一份“可能名單”。

    前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副國家安全顧問安東尼?布林肯等奧巴馬時期重臣,將會占據(jù)拜登政府國家安全顧問、國務卿、美國駐聯(lián)合國大使等一系列外交、安全和經濟部門要職。

    英媒《經濟學人》11月刊一篇文章的標題直截了當:“奧巴馬時代的舊將們將塑造拜登的對華政策”。

    文章還說,這些深受奧巴馬信任的中國政策顧問一旦“獲得二次機會”,大都不會再像當年那樣對華“抱有幻想”。雖然出身與特朗普政府中國政策團隊大不相同,政策傾向卻可能趨同。

    不過,奧巴馬政府當年對中國實際抱有什么態(tài)度,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如果沒有金融危機束縛,我本可能在中國貿易問題上采取更強硬的做法”。在3天前剛剛上市的回憶錄《應許之地》中,奧巴馬這樣談到中國,讓人聞到一絲特朗普政府的味道:

    “2009年或2010年,我不可能發(fā)動貿易戰(zhàn)。那時我需要中國、歐洲以及其他所有潛在增長引擎的合作,以便重啟全球經濟?!?

    也就是說,沒對中國發(fā)動貿易戰(zhàn),實為形勢所迫。

    更關鍵的,奧巴馬還說,他原本計劃等到經濟環(huán)境不再脆弱,再逐漸對中國加大施壓。

    在奧巴馬袒露有關中國的“真實態(tài)度”后,美媒對于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又多出了幾分猜測:

    做了奧巴馬8年副總統(tǒng)的拜登,多大程度上認同甚至繼承這些看法?當時的一眾對華政策顧問,會把當年沒有機會付諸實施的“加大對華施壓”,在拜登政府一一付諸實踐嗎?

    而對這些問題,我們中國又該如何看待呢?

    一位美國問題學者說,過去幾年我們處理對美關系的態(tài)度已經非常清楚,一方面從不放棄在平等基礎上修復兩國關系,同時也時刻準備著,對美方的任何蠻橫打壓進行“對等反制”。

    有了這種底氣和底線思維,就沒必要向美媒那樣猜來猜去了。

    來源:環(huán)球網/李姚、補壹刀/刀劍笑


  • 上一篇:中國稀土產業(yè)的發(fā)展歷史
  • 下一篇:沈之岳:曾是毛主席警衛(wèi),暗地里卻是戴笠的愛將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