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退休制度是什么樣的?宋朝最讓人羨慕,唐朝最特殊
時間:2019-10-07 15:37:35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1720次
退休制度一直是深受重視的社會性問題,古往今來,關(guān)于它的討論從未停止過。而前一段時間部分專家關(guān)于延長退休年齡的建議,使得退休制度再次成為熱點話題,社會大眾就退休年齡以及退休保障等問題展開激烈討論,各抒己見,各種說法,莫衷一是。事實上,這不是中國第一次大規(guī)模討論退休制度,這一亙古不變的話題,伴隨著整個古代歷史。中國自古就有退休制度,不過各個朝代有所不同。
嚴格意義上講,在唐宋以前,是沒有“退休”一詞的,它始見于唐宋文獻典籍,比如唐代韓愈在《復(fù)志賦序》中寫道“退休于居,作《復(fù)志賦》”。在唐宋以前,人們常用“致仕”、“致事”等稱謂來表示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國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必須說明的是,古代的退休制度與現(xiàn)代概念不同,它僅限于官吏,普通百姓退休,是不能叫“致仕”的?!洞呵锕騻鳌防锞蛯Α巴硕率恕弊⑨屨f“致仕,還祿位于君”,意思就是將職位權(quán)利還于君王。
我國古代的退休制度始建于周王朝,《禮記.曲禮》載:“大夫七十而致事?!辈贿^,西周滅亡以后,中國進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割據(jù),君王不斷更迭,臣子們亦是朝秦暮楚。而且,當時人們的壽命普遍較短,活到七十歲以上的官員寥寥無幾。所以在這一時期,退休制度相當于擺設(shè),無人重視,它本身也很少應(yīng)用于實踐。
直到漢朝以后,中國古代的退休制度才真正形成。不過想在漢朝享有退休資格,非高官重臣不可。漢朝規(guī)定,從官職上退下而能夠稱為“致仕”的官員,需要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是年滿七十歲,另一個則是官員俸祿要在兩千石以上。在漢朝,兩千石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兩千石以上的官員退休以后,可以領(lǐng)取原有俸祿的三分之一,作為退休金;但是在兩千石以下的官員退休,則沒有任何退休金,退休以后全靠自己養(yǎng)活。不過,漢朝皇帝在官員們“致仕”時,通常會給予優(yōu)秀官員大量賞賜,一則安撫官員,讓他們不至于心生不滿,二則激勵官員,為官員們樹立榜樣。
與漢朝相比,唐朝的退休制度,對待退休官員要優(yōu)厚的多,同時也更加隨性。唐朝與漢朝一樣,都是規(guī)定官員官職越高,退休以后享受的待遇越優(yōu)厚,不過唐朝有一個“保底措施”,即使是六品以下的官員,退休以后,朝廷也會賞賜不少土地,用以養(yǎng)老。有了這些土地,大富大貴可能不太容易,但想要做個小地主還是輕而易舉的。
而且,在唐朝還有一個很特殊的規(guī)定,那就是退休年齡跟形象掛鉤。盛唐時期,國家對外開放,萬國來朝,大唐皇帝自然重視官員形象。所以,在唐朝做官,若是長相顯老,可能還沒有到退休年齡就要“被迫致仕”,若是官員老年時依舊容光煥發(fā),可能到七八十歲,皇帝還是不讓他“致仕”。至于這項規(guī)定對于官員來說是喜是憂,便是因人而異了。
當然,不論是漢朝,還是唐朝,在對士大夫待遇這塊,都不如宋朝。宋朝被稱為“士大夫的天堂”不是沒有理由的,在宋朝做官,確實很吸引人。北宋時期規(guī)定,官員的退休年齡為70歲,而官員退休以后,不論之前官職,退休待遇一概按之前官職論,俸祿一分不少。宋神宗甚至允許官員帶職退休,官員致仕以后,皆晉升一級。除此以外,北宋還規(guī)定,官員們在退休以后依舊享有政治特權(quán),當官的子孫可以通過蔭補獲得官職。即使是宋朝財政入不敷出時,皇帝依舊沒有苛責官員,總是在降低官員退休工資以后,又想方設(shè)法的從其他地方補回來。
不過,這樣的退休制度利弊都很明顯。宋朝士大夫重氣節(jié),忠國家,社會讀書氛圍濃厚,但與此同時宋朝冗官情況極為嚴峻,官僚體系臃腫,導致政府財政壓力大,辦事效率低。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士大夫從“皇帝身邊的客卿”,徹底淪為“給皇帝打工的”。朱元璋出身貧苦,他痛恨貪官污吏,連帶著對于滿口仁義道德的士大夫們也十分不滿。故而,明朝整體的退休制度都比較嚴苛。明朝規(guī)定,三品以上官員可以按現(xiàn)職退休,四品以下官員任現(xiàn)職滿三年且無大過者,可升一級致仕,后來又規(guī)定特別突出者可以升兩級致仕。然而,明朝的官員整體俸祿很低,起初朝廷還允許致仕官食原俸,但很快朝廷就將這一規(guī)定取消,且規(guī)定退休官員一般情況下不發(fā)放退休金,實在“家貧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給米二石,修(終)其身”。清朝的退休制度,基本上是承襲明朝的。
其實,明清兩朝的退休制度與前朝有著重大的不同。在明清以前,不同朝代的官員退休年齡以及待遇可能有所差異,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官員們即使退休以后,依舊擁有參政權(quán)。官員們在退休以后,依舊可以光明正大的行走在朝堂上,發(fā)表建議,只是實權(quán)沒有在職時大而已。然而,明清以后,隨著皇權(quán)的不斷加強,退休官員的權(quán)利越來越少,他們在退休以后,名義上不再擁有實權(quán)。至于暗地里的操縱,則是各方都心知肚明的潛規(guī)則。
事實上,關(guān)于中國古代退休制度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明清以前,官員們擁有過多特權(quán),導致官僚階級不斷膨脹,嚴重威脅了皇權(quán),然而明清減少退休官員待遇以后,官員們?yōu)轲B(yǎng)家糊口,往往會在在任時瘋狂貪污,大肆斂財,貪腐之風不降反升。所以,退休制度對于官僚制度影響極為深遠,中國古代各個朝代退休制度的得與失,值得我們深思。
參考資料:《復(fù)志賦序》 韓愈、《禮記.曲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