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地處長江南岸,在南京、上海之間,江面寬僅1500米,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人稱“鎖航要塞”,素有“江上雄關”之稱,既是由海入江的咽喉,又是南北交通的孔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江陰要塞起義是指,1949年4月21日,國民黨軍江陰要塞官兵7000余人,在吳銘、唐秉琳、唐秉煜等人率領下,于江蘇省江陰附近舉行反蔣戰(zhàn)場起義。
起義經(jīng)過
1949年4月21日,國民黨軍江陰要塞官兵7000余人,在吳銘、唐秉琳、唐秉煜等人率領下,于江蘇省江陰附近舉行反蔣戰(zhàn)場起義。
1947年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zhàn)略進攻。為加強對國民黨軍隊的策反工作,并為渡江作戰(zhàn)做好準備,中共華中工委決定把江陰要塞列為策反工作的重點,同時指定社會部長兼公安處長宋學武、科長江華和唐君照,對唐秉琳(江陰要塞上校參謀處長)、唐秉煜(國民黨國防部三廳分管要塞業(yè)務)和吳廣文(國民黨國防部一廳上校參謀)進行全面考察,條件成熟時可吸收他們?nèi)朦h。同年11月,管文蔚代表黨組織正式批準他們?nèi)思尤胫袊伯a(chǎn)黨,爾后,三位地下黨員開始投入爭取上層的工作。首先支持戴戎光就任要塞司令,因其與唐君照是同學,其弟是共產(chǎn)黨員,支持其上任對地下黨開展工作十分有利。其次在司令身邊安插人員,吳廣文放棄國民黨國防部安逸的工作,征得戴同意后,當上了要塞守備總隊隊長;吳的同學和至友王德容辭去陸軍總部軍械處副處長,當上了要塞參謀長;唐秉煜當了“掛名”的工兵營長,仍在國民黨國防部任職,充當上層“耳目”。1948年11月,江陰要塞地下黨組織根據(jù)中共華中工委指示,加強中間力量的爭取工作,把重點引向基層。炮兵總臺觀察員孟懷高是唐秉煜在黃埔軍校的同學,經(jīng)多次接觸和談心,使其堅定了棄暗投明的決心,并擔任了第一大臺臺長。第二大臺臺長邱作霖以及毛介平,在地下黨做了工作后表示“聽從調(diào)遣”。地下黨通過吳廣文之父吳兆山利用師徒關系做守備第三大隊副曹炳山的工作,將其爭取過來。至此,第一大臺長孟懷高、第三中臺長毛介平、第二中臺長丁佩基、第六中臺長吳仲琪、第二大臺長傅仲山、工兵營副營長龍滸、通訊連副連長李容有等一大批中間力量皆歸心于地下黨組織,為江陰要塞適時起義打下了組織基礎。
1949年1月,蔣介石被迫宣告“引退”,國民黨南京政府一片混亂,軍政要員紛紛向廣州撤退,準備逃往臺灣。唐秉煜乘“國防部”南逃之際,獲得了國民黨長江防務兵力部署和作戰(zhàn)方案要圖,并于農(nóng)歷年初二黃昏過江到達新港,即日趕至鹽城,見到了唐君照,受到中共工委書記陳丕顯、司令員管文蔚的接見,當面呈報了“要圖”,接受了指令。3月,唐返回江陰要塞,向地下黨傳達了華中工委和人民解放軍第10兵團領導的指示和決定:江陰要塞的策反工作由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第10兵團直接掌握,以利于整個渡江作戰(zhàn)。三野粟裕副司令員派華東局社會部情報科科長王微明到華中工委,協(xié)助做好江陰要塞的策反工作。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政治委員韋國清接見了王微明,并指出要塞地下黨的任務是在30公里防區(qū)內(nèi)控制三到四個渡口,迎接渡江部隊登陸。為充實黨的領導力量,確??刂埔Σ块T,王微明和吳銘提議由第10兵團派干部打入要塞內(nèi)部。第10兵團領導同意從第29軍選拔團長李干、營教導員徐以遜、陸德榮和王剛,并由吳銘帶領先后化裝過江到了江陰。在同地下黨的同志研究后,把李干安插在唐秉琳身邊當“衛(wèi)士”,王剛到特務連當兵。
4月,王微明正欲赴江陰檢查起義最后階段的準備工作,接到葉飛司令員來信,說明人民解放軍渡江行動推遲到20日以后,告吳銘并要求不要心急,不要松懈。18日,王到達江陰,19日同唐秉琳、唐秉煜等人見面時,獲知發(fā)生了兩個情況:一是游擊炮團的陣地被第21軍接管,二是守備總隊隊長吳廣文被免職。在此緊急情況下,王當機立斷,作出如下部署:由陸德榮、徐以遜潛伏江邊,接應渡江先頭部隊登陸;找回吳廣文,協(xié)助剛任命的李云葵控制守備總隊,唐秉琳、李干負責控制炮臺;王剛和李容有控制對內(nèi)對外通訊聯(lián)系;王微明以團長王德容“衛(wèi)士”身份擔任內(nèi)部聯(lián)絡。20日,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在和談協(xié)議上簽字,國共和談宣告破裂。當晚,人民解放軍炮擊江陰對岸的八圩港守軍橋頭陣地。國民黨第21軍第145師參謀長電告要塞炮臺臺長唐秉琳“炮火支援”。唐即命令黃山炮臺全部火力減縮400米火力實施射擊。結果,12發(fā)急速射,炮彈全部落到國民黨軍第145師陣地上,師長氣得破口大罵,可唐卻說:“夜間觀察困難,射擊不準確”。
21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對全軍指戰(zhàn)員發(fā)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第二野戰(zhàn)軍和陳毅、粟裕、譚震林領導的第三野戰(zhàn)軍于20日晚及21日,在西起九江東北的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余公里的戰(zhàn)線上,開始了舉世震驚的渡江戰(zhàn)役。22時零時剛過,解放軍渡江先頭部隊即在長山北麓悄然登陸,很快控制了長江渡口。與此同時,徐以遜在肖山登陸點同渡江先頭部隊接頭,奪取肖山。當戴戎光發(fā)現(xiàn)解放軍渡江時,即令唐秉琳開炮射擊。唐用電話命令第二中臺長丁佩基“執(zhí)行佯動射擊計劃”,一發(fā)發(fā)不卸保險、不裝引信的炮彈,開始了漫無目標的射擊。戴戎光十分惱火,當他找不到貼身衛(wèi)士,打電話又不通時,頓覺事態(tài)嚴重,即走進指揮所,不知所措。人民解放軍渡江先頭部隊向縱深發(fā)展。王微明通知唐秉琳立即掉轉所有炮口,向國民黨第21軍陣地射擊。唐秉琳立即作了部署,并由吳銘找到唐秉煜和李干,率領已挑選的一個班的兵力,用兩挺機槍封鎖了指揮所的進出口。唐秉琳控制外邊局勢,吳銘、李干提槍沖進了指揮所。面對槍口,戴戎光驚恐未定,把手槍和子彈袋交給了唐秉煜,像一灘爛泥似的倒在地上。
晨7時,江陰要塞召開全體官兵大會,宣布起義,正式由第三野戰(zhàn)軍特種兵縱隊接管。會后,由唐秉琳、王德容、李云葵、吳廣文署名發(fā)出致毛主席、朱總司令的起義通電。1949年5月,第三野戰(zhàn)軍派唐君照到江陰要塞進行整編工作,將要塞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江陰要塞。此次起義,打開了國民黨軍長江下游防線的重大缺口,使渡江部隊切斷了京滬線。
起義影響
1991年4月在臺灣出版的《傳記文學》第56卷第4期的封面上,以“江陰要塞毀于唐家班”為大幅標題刊登文章要“國民黨應記取心臟中的歷史匕首。
江陰要塞的起義為渡江戰(zhàn)役何解放全中國起到了戰(zhàn)略性意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軍隊以少量的犧牲換取成功的重要起義。
……………………………………………………………………………………………………
長江南京至江陰一段的江面有寬有窄,特別是到了江陰附近,因受黃山基巖控制,江面收縮僅有一千二百多米寬,一過江陰,江面就豁然開闊,形成一個喇叭形。
淮海戰(zhàn)役后,蔣介石不甘心失敗,一面制造“和談”陰謀,一面拼湊殘余軍事力量,積極布置“江防”,妄圖憑借長江天險,繼續(xù)頑抗。這時江陰要塞的火力配備和防務情況是:炮兵總臺,配備口徑100毫米加農(nóng)炮和100毫米榷彈炮各12門,三七戰(zhàn)防炮16門,二五機關炮2門,共計42門,士兵1000余人,相當于一個重炮團;游動炮團,約3000人,下設3個營,配備五七戰(zhàn)防炮36門;重炮中,有德制克虜伯18式150榷彈炮,射程13250米;德制萊因18式150榴彈炮,射程15100米;德制(仿瑞士的)博福斯式加農(nóng)炮,射程22000米;美制伯斯列恒式155加農(nóng)炮,射程22860米。以上重炮的射速為每分種3~5發(fā)。57戰(zhàn)防炮(美制)射程9930米,射速每分鐘10發(fā)。這些火炮,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先進兵器。江陰要塞配置近100門火炮,比國民黨一個集團軍的火力還多還猛烈。控制江陰東西25公里狹窄的江面和河漢,可以達到嚴密封鎖的火力密度。步兵輕、重火器,打擊千米左右江面上的船只可以說是完全有效的。我軍從江陰正面渡江,如不奪取要塞,難度是很大的。另外還有守備總隊,下設三個大隊;約3000人,相當于一個加強步兵團;工兵營約200人;總兵力約7000余人,相當于一個師的建制。特別是1948年后,又換上了一個“少壯派”要塞司令戴戎光,以加強江防,企圖阻止解放軍從東線渡江南下。
戴戎光任江陰要塞司令
戴戎光當上江陰要塞司令完全是唐秉琳幫忙從中活動的結果。 正因為江陰要塞素有“江防門戶”之稱,戰(zhàn)略上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國民黨軍隊中一些財迷心竅的人認為,江陰要塞司令是個大有油水可撈的好差事。由于要塞在江陰黃田港設有檢查站,該處是長江南北交通孔道,可走私受賄;沿江一帶有蘆葦收入;要塞附近有礦山開采,要塞境內(nèi)亦有良田數(shù)百畝可出租;外加上能在江陰棉紗廠搭干股份,可坐地分紅;還可用要塞公款在上海做投機買賣;還有吃士兵空額等外快。因而,1948年5月,當江陰要塞中將司令孔慶桂(江蘇儀征人,保定軍校畢業(yè))私囊已飽,想辭去要塞司令職務,住公寓享清福的消息一經(jīng)透露,向蔣介石保薦來要塞的人陸續(xù)不斷。孔慶桂曾向蔣保薦江陰要塞的炮兵五十一團團長李道恭或參謀長夏琦繼任要塞司令職務,胡宗南也曾飛電保薦過關瑞充任諺職,而蔣介石是想選一名黃埔系的“少壯派”擔任此職,故這些推薦者均未獲批準。
當時,戴戎光正在南京任陸軍總部兵工處少將處長。因陸軍總司令顧祝同與戴是蘇北同鄉(xiāng),又是親戚關系,中共地下黨員唐秉琳等人認為戴戎光的胞兄戴克光和胞弟戴曙光是革命干部,是將來可以接近的人,遂利用顧戴這一微妙關系在國民黨政府軍務局里進行秘密工作。設法將戴戎光列為第一名送選人,并將戴的考評材料寫得特別好,蔣介石便把經(jīng)軍務局局長俞濟時簽呈中名列第一名的戴戎光圈上了。
幾天后,蔣介石在官邸親自召見戴戎光進行就職前的淡話。他除了勸勉客套以外,又特別對江陰要塞的整個防務作了嚴格訓示。此后,戴戎光便到江陰要塞赴任。
江陰要塞的秘密活動
早在1946年春,當時擔任中共華中五地委組織部長的唐君照(曾任中共射陽縣委第一任書記)接到他四弟唐秉琳(黃埔十期畢業(yè)、時任國民黨國防部特種兵科上校科長)和其五弟唐秉煜(1938年2月參加新四軍,后入黃埔十五期學習,中共黨組織委派他從事地下工作,此時公開身份是國民黨工兵24團上尉連長)用約定的暗語寫來的信,想離開國民黨軍隊,回解放區(qū)來參加正面斗爭。信的內(nèi)容是“我們在外跑單幫,小本經(jīng)營蝕了本,做生意很難,希望回家做大生意?!碧凭债敿聪蛑泄踩A中五地委書記營荻秋作了匯報。營根據(jù)當時的斗爭形勢,明確指示要他們繼續(xù)留在國民黨軍隊里做地下工作,并派人和他們暗地里取得了聯(lián)系。
1947年春,中共華中五地委通過建陽縣委(現(xiàn)建湖縣)派上岡區(qū)委副區(qū)長唐堅華(唐秉琳的堂侄)去上海,和唐秉琳會了面,要唐秉琳弟兄繼續(xù)留在白區(qū),“深入國民黨部隊抓實力”。并傳達上級指標:為了要分散敵人重點進攻解放區(qū)的力量,直接減輕敵人對解放區(qū)進攻的壓力,把戰(zhàn)斗引向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黨決定派一支先造縱隊從江陰方面過江,到江南地區(qū)開辟新的戰(zhàn)場,直接威脅國民黨的心臟地區(qū)南京。這時,唐秉琳已調(diào)江陰要塞任上校參謀處長,唐秉煜也通過他的介紹,到了國防部三廳(作戰(zhàn)廳)任主管要塞工作的少校參謀。此后,唐堅華就擔任了中共地下政治交通員,專門負責和唐秉琳弟兄保持單線聯(lián)系,經(jīng)常來往于江北、江南之間。1948年6月,唐堅華在鎮(zhèn)江不辜被捕。此后,中共改派吳銘繼任政治交通員,負責和唐秉琳兄弟的聯(lián)絡工作。不久,又派共產(chǎn)黨員唐仲衡(唐秉琳的堂兄)到江陰城內(nèi)設立了固定的聯(lián)絡站,直接歸中共蘇北區(qū)黨委領導。
1947年6月底,解放軍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牽翩了蔣軍的主力,粉碎了國民費頑固派對解放區(qū)能猖狂進攻,擂開了我軍戰(zhàn)略進政的片幕。由于實行挺進中原的戰(zhàn)略行動,原來派先遣縱隊去江陰開辟新的游擊根據(jù)地,以威脅南京的作戰(zhàn)計劃就暫緩實施。
1947年11月,中共華東局成立華中工作委員會,為了加強對國民黨軍隊的策反工作,華中工委決定把汀陰要塞列為策反工作的重點。同月,華中工委常委、華東野戰(zhàn)軍華中指揮部司令員管文蔚代表華中工委批準唐秉琳、唐秉煜、吳廣文(鹽城縣人,黃埔八期畢業(yè),和唐乘琳為嫉表兄弟。當時任國民黨國防部一廳上校參謀)三人為中共地下特別黨員。從此,在江陰要塞內(nèi)部埋下了革命的種子。
此間,華中工委書記陳丕顯、華中指揮部司令員管文蔚,對江陰要塞的策反工作多次作過明確指示:“要加強做上層工作”,“要大力抓實力”,“設法架空要塞司令孔慶桂”。工作上“要特別謹慎”、“要絕對保密”、“要在相當可靠的人中間做工作”。這對江陰要塞中共地下黨的策反工作極為有利。
根據(jù)華中工委的指示,唐秉琳等中共地下特別黨員利用同學、同鄉(xiāng)、同事的關系,采取聯(lián)絡感情,幫助解決困難等辦法,把那些遭到排擠、對國民黨統(tǒng)治不滿的中下層軍官團結在自己的周圍。
戴部的擴編意義
中共地下黨員唐秉琳等人取得了戴戎光的信任,便利用戴擴編增加兵員的機會,按照蘇北華中工委“多抓力量”的意圖,讓戴戎光出面巧妙地把吳廣文和他的黃埔軍校的同學--原兵工處副處長王德蓉(后為中共地下特別黨員)一起調(diào)進江陰要塞,吳廣文任參謀主任(起義前改任守備總隊長),王德蓉任要塞參謀長(起義前改任游動炮團團長),唐秉琳本人也從守備總隊長調(diào)任炮兵總臺長。 吳廣文、王德蓉到達江陰要塞以后,中共地下黨在要塞內(nèi)部的力量得到了壯大,策反工作也進一步深入。他們在炮兵總臺、游動炮團、司令部直屬分隊,以及新組建的工兵營(唐秉煜由于工作需要、兼任營長)中開展了團結爭取工作。到起義前不久,江陰要塞幾支部隊的實權都已掌握到中共地下黨員手中,要塞司令戴戎光實際上也已經(jīng)被架空,中共地下黨完全控制了江陰要塞。
江陰要塞中共地下黨的活動,曾經(jīng)引起過對方的懷疑。1948年冬天,有幾個在江陰和上海的蘇北逃亡地主曾向國民黨江蘇省保安司令部告密說:“江陰要塞有一個姓唐的團長,他的哥哥是共產(chǎn)黨,他也靠不住”。這些話雖然對唐秉琳的威脅很大,但是由于戴戎光對唐的信任,就起了“保護”作用。有一次,戴戎光出席江蘇省政府的聯(lián)防會議,國民黨第一綏靖區(qū)司令兼江蘇省政府主席丁治磐和保安司令都曾向戴追問唐秉琳的情況,戴戎光心中有數(shù),便連忙解釋說:“對唐秉琳的傳說都是猜測,我知道他的根底,他是小老弟(指黃埔后期同學),對校長是忠誠的。他的哥哥是共產(chǎn)黨,這也是各為其主嘛!我也有一個弟弟是共產(chǎn)黨,難道我也是共產(chǎn)黨?所以,這種傳說不可輕信”。經(jīng)戴這么一說,果然使有些上層人士釋去疑竇,但有些頑固派后來對戴戎光也懷疑上了。國民黨代總統(tǒng)李宗仁曾接到密報說:“江陰要塞共產(chǎn)黨活動猖獗,要塞司令戴戎光預備在共軍渡江時叛變響應?!崩钭谌蕿榇耸绿氐厝フ覅⒅\總長顧祝同討議,提出要將戴調(diào)開。顧祝同則認為流言不可輕信,言戴為黃埔學生,為蔣所器重,才委以汀陰要塞司令的要職;加之顧祝同自言與其親戚,信其無他。在此同時,國防部保密局安插在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內(nèi)的軍統(tǒng)頭頭毛森也得到情報,正準備要對戴下手,后被戴的同鄉(xiāng)、上海軍統(tǒng)頭頭楊斌也以顧祝同為名,在毛森面前將戴戎光保了下來。
解放軍三大戰(zhàn)役勝利結束后,即進行渡江戰(zhàn)役的準備工作,這時要塞的策反工作也到了關鍵時刻。1949年2月,唐秉煜在國民黨國防部參加了一次作戰(zhàn)會議,乘機獲得了經(jīng)蔣介石親自審批的國民黨《長江江防兵力部署和作戰(zhàn)方案要圖》這傷絕密軍事情報。他以探親為名情侶來到了江陰要塞,在黃山炮臺總臺長辦公室和唐秉琳、吳廣文、王德蓉一起研究了斗爭形勢和要塞策反情況。為抓緊準備工作,迎接我軍勝利渡江,決定由唐秉煜秘密過江向華中工委匯報工作和請示具體任務。
1949年,陰歷年初二夜晚,唐秉煜在要塞守備總隊長、中共地下特別黨員吳廣文的布置和掩護下,裝扮成商人,于張家港秘密渡江。連闖數(shù)道險關,終于勝利到達江北,在鹽城會見了唐君照同志。然后,由唐君照同志陪同去淮陰,向華中、領導詳細匯報了整個情況。受到防丕顯、管文蔚、劉先勝等領導同志的歡迎,并給予江陰要塞地下黨的工作很高的評價。
管文蔚同志代表華中工委就當前形勢和黨中央的會議精神,對要塞地下黨策反工作的任務和渡江準備做了一系列指示。他說:“全國的解放已為期不遠了,我軍已臨近渡江。我們要有大部隊從江陰過江,江陰是我軍渡江的主要方向和地段。這是戰(zhàn)略的,不是戰(zhàn)術的。要塞的地下工作已經(jīng)到了最后階段,你們的任務是保障渡江部隊順利安全地登陸,鞏固登陸場。以地下黨為中心組織這次起義,讓開正面,必要時用要塞炮臺炮火掩護,保證我軍安全渡江。這個擔子很重、也很艱苦。”
1949年4月,渡汀戰(zhàn)役前夕,中共華東局派社會部情報干斗長王征明,通過華中工委安排秘密扣進了江陰要塞,協(xié)助中共地下黨組織進行策反工作。
四月初,華中工委為了配合大軍渡江,把江陰要塞的策反工作交給人民解放軍三野十兵團黨委領導。當時,三野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當面向派往江陰配合要塞地下黨工作的王征明交待汀陰要塞策反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持六十里防區(qū),控制三個到四個港口,迎接我軍部隊登陸。所謂迎接,即不打槍,不打炮。完成這個即為渡汀第一功?!备鶕?jù)要塞中共地下黨員唐秉琳等人的要求,三野十兵團又從二十九軍中選派了團長李干和教導員徐以遜與陸德榮、王剛等四位同志分別以“衛(wèi)士”、“勤務兵”等身份為掩護,秘密打入江陰要塞,唐秉琳和唐秉煜將他們安插在炮兵總臺、游動炮團和守備總隊里工作。
4月18日晚,王征明在中共江南工委交通員的護送下到了江南,亦打入了汀陰要塞。翌日午后,王征明召集要塞地下黨員,傳達了三野十兵團首長的命令和起義當日要塞部隊的口令以及左臂戴白布為標記等,并作了具體分工。會后,要塞地下黨移極行動起來,準備迎接大軍渡江。
要塞起義成功,唐秉琳貢獻巨大
1949年4月20日,國共兩黨的和談未成。戴戎光接到蔣軍第一綏靖區(qū)司令丁治磐“準備作戰(zhàn)”的命令后,下午即驅車趕到黃山炮臺,坐鎮(zhèn)指揮。入夜,蔣軍二十一軍布置在靖江八圩作橋頭堡的一四五師遭到解放軍炮火襲擊,該師參謀長打電話給要塞炮兵總臺長唐秉琳,要求“炮火支援”。唐秉琳接到電話后,一面表示支援,一面命令黃山炮臺減縮四百米射程,使炮彈落在蔣軍一四五師陣地上,因炮彈甚密,有的電話線都打斷了,打得該軍鬼哭狼嚎,急得一四五師師長在報話機里苦苦哀求:“請停止炮擊!” 此時在江北的三野十兵團葉飛司令員也從報話機內(nèi)聽得清楚,便高興地一拍桌子命令說:“時機已到,全體登船出發(fā)!”
21日凌晨一時左右,解放軍渡汀先頭部隊在肖山和長山北麓登陸。中共地下黨員徐以遜在肖山腳下接到了解放軍渡汀登陸部隊,立即帶領其往黃山與要塞起義部隊會師。
凌晨兩點以后,從各種情況判斷,確認解放軍渡汀部隊前鋒已抵達南岸,為不失戰(zhàn)機,配合大軍渡江,唐乘琳一面布置王剛和李勇有立即切斷江陰要塞對外的通訊聯(lián)系;另一方面布置了傭基炮臺執(zhí)行佯攻射擊計劃(即用不卸保險,不裝引信的炮彈發(fā)射),借以繼續(xù)迷惑蔣軍。
此時,戴戎光在總臺指揮所里。他身邊警衛(wèi)都已經(jīng)被中共地下黨員設法支開,他本人也受到了唐秉煜和李干、吳銘等同志的監(jiān)視,但他仍然蒙在鼓里,直到唐秉琳命令發(fā)射不卸保險的炬彈時,戴戎光才發(fā)現(xiàn)情況不妙,氣急敗壞地叫嚷:“你們打的什么炮?這打的是歡迎的禮炮呀?!”但為時已晚,他身邊一個衛(wèi)士也沒有了,心里雖有數(shù)嘴里卻不吭聲。
天蒙蒙亮,徐以遜帶領解放軍渡江先頭部隊到了黃山腳下,與要塞起義隊伍會師,并在唐秉煜的布置下,在黃山各炮臺換崗放哨,唐秉煜召集吳銘和李干等人,在總臺指揮所門外商量后,3人便持槍沖進指揮所,槍口對準戴戎光,由吳銘向戴戎光宣布說:“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代表,江陰要塞全體官兵宣布起義了,現(xiàn)在要你繳械投降!”戴戎光聽了,頓時嚇得臉無血色,急忙表白道:“我跟貴軍從未作過戰(zhàn),我對貴軍向來是友好的?!眳倾懻f:“你的情況我們了如指掌,不必多說了!”戴戎光見狀便無可奈何地說:“既然事已如此,我就繳槍投降吧!”說著戴將所佩帶的左輪手槍和子彈袋解下,交給身旁的唐秉煜,然后癱坐在行軍床上。
這時,唐秉琳立即命令江陰要塞各炮臺和游動炮團全部調(diào)轉炮口,舉行戰(zhàn)場起義。我南下大軍在東線未費一槍一彈、全部勝利渡江。
千秋功過將由歷史評說
當年江陰要塞起義,曾經(jīng)震動中外。然而事實綏過,多年來卻論述不一。國民黨內(nèi)部曾經(jīng)有人把江陰要塞起義胡說是中共用“五百根金條”收買了要塞司令戴戎光。中共黨內(nèi)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存在不同說法。
李宗仁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敦知四月二十一日共軍渡江時,戴戎光果然叛變,利用要塞巨炮反擊我江防艦隊,艦隊或沉或逃,共軍乃蔽江而過。”并分析說:“戴戎光可能不純粹是為了五百根金條而叛變的,他叛變的最大原因,第一固然是覺得大勢已去,應該向共黨“立功投效”;第二可能是由于蔣先生授意“保存實力”,讓共軍渡江,共軍既渡,戴無處可退,就索性投降了?!?
其實,江陰要塞起義的成功,首先要由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擋;另一方面也是要塞中共地下黨在華中工委以及三野士兵團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長期進行艱巨的策反工作的佳績;再次,幾位黃埔將士和廣大要塞官兵痛惡內(nèi)戰(zhàn),一致希望和平,戰(zhàn)場起義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