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收藏知識(shí) > 金銀珠寶 > 正文
收藏知識(shí)
  • “父丁”銅簋
  • 時(shí)間:2021-04-06 14:39:36        編輯:xinzheng_b        點(diǎn)擊量:1845次
  •                  

           文物名稱:“父丁”銅簋

           展出地點(diǎn):河南博物院主展館一樓第3展廳
           1986年8月,河南信陽浉河港鄉(xiāng)農(nóng)民在浉河灘修筑水壩時(shí),在河道黑色淤泥中發(fā)現(xiàn)一批青銅器。當(dāng)?shù)匚奈锱c公安部門聞?dòng)嵑笄叭フ{(diào)查,共收集到青銅器13件。依據(jù)銅器銘文和器體銹色,將13件青銅器分為“父乙”和“父丁”兩類。在“父丁”器群的四件青銅器中,有兩件形制紋飾基本相同的“父丁”銅簋。
           “父丁”銅簋為西周文物,通高17.5厘米,口徑22.3厘米,圈足徑17.5厘米,為侈口,頸微束,圓腹較深,高圈足,橋形耳飾獸首紋,并有下垂的珥。腹部飾獸面紋,圈足飾夔龍紋,均有云雷紋襯底。器底有銘文兩行7字,“作父丁寶尊彝,若”。銘文最后的“若”指鑄器者所在的方國“鄀”,即今湖北宜城縣,其位置大致在今河南、湖北、陜西三省交界地帶。
          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容器。在商周時(shí)期,簋也是重要的禮器。特別是西周時(shí)代,它在祭祀和宴饗時(shí)以偶數(shù)組合與以奇數(shù)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據(jù)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與此相應(yīng),出土簋時(shí)所見也多為偶數(shù)組合。
          該簋造型規(guī)整,紋飾承襲商代晚期風(fēng)格,通體滿飾花紋,富麗繁縟,銘文字體雋美清秀,且器表油綠光亮,有一層琺瑯質(zhì),更將此器襯托得絢麗華貴。
  • 上一篇:瑞士格雷曼手表簡介
  • 下一篇:傳世海撈鎏金高足銅碗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jì)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