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收藏知識 > 金銀珠寶 > 正文
收藏知識
  • 掐絲琺瑯簡介
  • 時間:2021-02-23 14:14:44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2834次
  •        掐絲琺瑯,漢族傳統(tǒng)工藝品,屬于琺瑯器品種之一,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也有使用其他金屬做胎的,如金銀胎掐絲琺瑯等。

                        

           琺瑯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臘,希臘普魯斯島出土的公元前12世紀的六枚戒指和雙鷹權杖首,被公認為最原始的掐絲琺瑯。

           在12世紀,掐絲琺瑯器由阿拉伯地區(qū)直接或間接傳入中國。

           掐絲琺瑯的制作大致可以分為7個步驟: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其中掐絲,即將壓扁的銅(銀)絲依設計飾紋粘牢于胎體。

           掐絲琺瑯的制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tǒng)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集大成者。

           元代掐絲琺瑯由于燒造技術的不成熟,故生產規(guī)模并不大,產品并不多。

           從現存的幾件元代掐絲琺瑯器來看,中國工匠在學習、掌握燒造琺瑯技術后,為符合中國統(tǒng)治者的審美趣味,生產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制品,但裝飾品方式仍保留著一些阿拉伯的藝術韻味。

           到了明代雖然明初掐絲琺瑯工藝已逐漸被朝廷重視,但是真正引起文人注意與仕宦商賈珍藏,已經是明代晚期的事了。當時的掐絲琺瑯器一般沒有錦地,常以番蓮紋、蓮瓣紋裝飾,色彩也較單調,沒有混合色,然在一葉片內往往施兩三種顏色。

           15世紀以后,掐絲琺瑯工藝取得極大發(fā)展,不僅造型、品種、釉色都顯著增多,而且工藝技巧也明顯進步。
           清初宮內設立琺瑯作,專門研發(fā)琺瑯器??滴鯐r期掐絲琺瑯的風格,沿襲明代規(guī)范,掐絲細密釉色不及。當時的琺瑯器制作一般參考瓷器,造型、紋飾多效法瓷器,只有到了乾隆時期,掐絲琺瑯工藝才全面興盛,并正式達到巔峰,并形成了內府造辦處、廣州、揚州、蘇州等幾個工藝中心。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 上一篇:中國古代青銅器都長啥樣
  • 下一篇:宋代玉器:審美巔峰,以“雅”著稱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