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收藏知識 > 金銀珠寶 > 正文
收藏知識
  • 唐代胡人玉帶板(異域風(fēng)情)
  • 時間:2019-10-21 15:20:52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2104次
  •        玉帶板呈扁平狀,一面琢有紋飾,一面琢有穿系孔。其形制有方形、長方形、桃形、半月形、圭形等。紋飾除光素者外,大部分為淺浮雕樂伎、鳥獸、行龍、花卉。玉帶板的制作始于唐,終于明。在唐以前有金屬帶飾,但迄今未見玉帶飾。根據(jù)考古發(fā)掘資料得知,玉帶板出土?xí)r結(jié)綴在革帶上(即皮帶)。這種結(jié)綴著玉帶板的革帶被稱為“玉帶”或“大帶’心。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唐胡人玉帶板

           玉帶由銙和鉈尾兩部分組成, 銙為方形、長方形、半圓形等形狀;鉈尾(也叫獺尾)為一頭半圓、一頭平直的圭形, 銙和鉈尾統(tǒng)稱為帶板。玉帶是古代官場禮服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對其的形制和用數(shù)以及佩者的身份均有規(guī)定?!短茖嶄洝份d:“文武三品以上金玉帶,十三銬;四品金帶十一銙;五品十銙;六品以犀帶、九銙;七品銀帶;八品、九品石并八銙;庶人六銙、銅鐵帶?!薄睹魇?輿服三》載:“文武官常服,洪武詳定。凡常朝視者,以烏紗帽、圓領(lǐng)衫、束帶為公服。其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銀花,四品素金……”據(jù)此可知,玉帶是封建社會后期上層統(tǒng)治者系腰所用,帶上 帶板的質(zhì)地、用數(shù)、紋飾是區(qū)別官階高下的標(biāo)志,佩用玉帶板者地位最高。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唐胡人玉帶板

           唐代是中國文明史中一個輝煌的時代,玉雕藝術(shù)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兼收并蓄,融合外來文化之長,創(chuàng)造出一幅全新的面貌。玉帶板是此時玉雕工藝中出現(xiàn)的新品種,也是玉器從禮玉向世俗化轉(zhuǎn)換的產(chǎn)物。帶板上的圖案以西域胡人形象最具特色,人物高鼻深日,著裝奇異。玉帶板上所飾胡人形象,在唐代很流行,常見的還有多種奏樂胡人紋飾,反映了唐王朝與西南亞各國的密切往來和文化交流。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唐胡人玉帶板

           我們所見的最早的玉帶板是1970年陜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玉帶板,上面琢有精美的紋飾。其中最佳的一套雕飾胡人,共16塊,計有正方形4塊、半圓形10塊、圭形2塊。長或直徑均在3.5厘米一4.5厘米之間。帶板的正面皆以淺浮雕加飾陰線琢刻奏樂胡人形象。胡人肩部與身部披著飄帶,穿短衣,足蹬尖靴,或跪或坐,神態(tài)逼真。帶板的背面光素,有結(jié)綴用的穿孔。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唐胡人玉帶板

           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傳世玉器中,有兩件唐代人物玉帶板極為精致。一件飾胡人獻寶紋,高6.2厘米、寬6,5厘米。系用新疆產(chǎn)白玉琢制而成。該胡人長發(fā)卷曲,深目高鼻,穿窄袖衣,肩披飄帶,雙手托一置有寶珠的圓盤,一膝跪地,呈跪獻寶物狀。另一件也系用新疆白玉琢制而成,高6.2厘米、寬6.7厘米,以淺浮雕加飾陰線琢一胡人,盤腿坐于氈毯上,手執(zhí)鳳首壺。以上所說“胡人”一部分指阿拉伯民族。鳳首壺為阿拉伯、波斯一帶流行的器物。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唐胡人玉帶板

           綜合出土與傳世的唐代胡人玉帶板,我們將其時代特征歸納如 他們是深目、高鼻、卷發(fā)、窄袖、穿尖頭靴。人物眼形有三種:a.有眼無珠,用粗陰刻線把眼眶、鼻、嘴連在一起。b.長眉大眼,勾形大鼻,眼珠刻在下眼皮,露半珠。c.上眼皮平直,呈三角眼。這三種眼形以a型用的最多。衣服袖口很窄,上面琢整齊短小的陰刻線,褲子的皺折用短直陰線和弧形陰線表示。人物席地而坐,下面的氈毯用非常規(guī)矩整齊的陰線琢刻,這種陰線線條之多,是鑒定唐代玉器的一個要點。人物中樂伎胡人較多,手中常執(zhí)器物,身披飄帶。

                         

                                                                   恭王府博物館藏唐胡人玉帶板
           唐代玉帶板采用淺浮雕法雕琢。琢制時用偏刀和鏟底技法配合,先從帶板邊沿開始向中心空隙處鏟底,再從人物或動物的旁邊向中心空隙處鏟底,兩者的鏟痕相接。接頭處出現(xiàn)細微的圓形凹槽。唐代玉帶板邊框很窄,看上去似無邊框。細看可見鏟痕,而無元代那種鉆痕。唐代非常重視運用陰線,陰線琢刻刀工遒勁,根根見底,排列密集有序,一絲不亂,刻衣紋和地氈時用的最多。陰線的成功運用是唐玉雕技法的顯著特點。
  • 上一篇:古希臘錢幣上的體育競技
  • 下一篇:收藏界的黑馬——光緒元寶錢幣一組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網(wǎng)易
  • 百度
  • 大眾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