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收藏知識 > 金銀珠寶 > 正文
收藏知識
  • 中國早期青銅鏡紋飾之謎
  • 時間:2019-10-21 11:33:13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2557次
  •  一、早期銅錢紋飾之謎
           中國古代青銅鏡的起源,是中國青銅鏡研究的重大課題。自20世紀(jì)30-40年代至今,已有不少學(xué)者對此課題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和探討。近一時期,這一課題已愈來愈引起專家學(xué)者的關(guān)注,有分量、有深度的文章不斷推出。但與中國青銅鏡起源有著相關(guān)聯(lián)系的中國國早期青銅鏡紋飾的研究,仍然沒有大的突破,基本停留在簡單幾何紋飾這一層面的描述解釋上。這種籠統(tǒng)的描述,既不符合早期青銅鏡紋飾深邃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也無法推動早期青銅鏡起源及其相關(guān)課題研究更深層次的探討。本文以全新的角度和視點,對中國早期青銅錢紋飾,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看法,以求教于有關(guān)專家學(xué)者。


           早期青銅鏡,主要是指春秋以前,夏、商、周三代的青銅鏡。 早期青銅鏡中的動物紋飾鏡,暫不論及。在資料的使用、摘引上, 以有案可查、經(jīng)考古發(fā)掘出土的青銅鏡為主,也適當(dāng)?shù)匾靡恍┣嚆~鏡收藏?zé)崤d起以后,藏之于青銅鏡收藏家密室之中的典型鏡例。當(dāng)然,這些鏡例,一定要經(jīng)過有關(guān)專家驗明為真品方可引用。 現(xiàn)在被考古學(xué)術(shù)界認可的早期青銅鏡,已有100 余面,有紋飾的占 20 余面,其余為素鏡。


           文中所列早期銅鏡,基本上是該時期紋飾鏡中,紋飾豐富多姿、最典型的代表。若細分,其中圖1, 2的紋飾類型學(xué)術(shù)界稱之為葉脈紋鎖,圖4、5、6的紋飾,被稱之為多圈帶短斜線紋鏡,圖9的紋飾類型被稱之為平行線紋鏡,圖7、8被稱之為多角星紋鏡,圖11 稱為重圈弦紋鏡,其余銅鏡命名如圖所示。以上各種紋飾類型的青銅鏡,在總的研究過程中,往往又被籠統(tǒng)的稱之為“幾何紋圖案”,甚或簡單幾何紋飾。以致有的學(xué)者還據(jù)此認為,中國早期紋飾銅鏡至遲在商周時期,還“毫無宗教氣息”,只是追求一種簡單而原始的紋飾美。那么,這些不同地點,不同時期的古代先人,在邪馬臺到殷商長達1000多年的時期中,不約而同地把這些長,短,直、斜線條和重離弦紋線簡單(或復(fù)雜)的拼裝、堆砌在一起,最終想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思想內(nèi)容和文化內(nèi)涵呢?對這一課題,如果僅僅直觀地面對這些不同紋飾繁雜紛呈的局面,是很難發(fā)現(xiàn)或破譯早期銅鏡紋飾文化內(nèi)涵的。從上世紀(jì)開始至今,數(shù)十年對早期銅鏡紋飾的研究,仍然沒有大的突破,可以感知其中之難度和困惑。


           為此,必須調(diào)整我們的研究視點和角度,用新的思維觀察分析方法,抓住最本質(zhì)、最主要的線條和紋飾為突破口,以求在早期銅鏡紋飾研究中,能有一個大突破。下面我就這一問題,做一大膽、有趣的嘗試。

    在這次嘗試過程中,我們將充分利用電腦高科技,來做為我們的最新輔助手段。通過電腦修飾、加工,我們將早期銅鏡紋飾中, 使我們眼花繚亂、迷惘難解的一般輔助紋飾修飾掉,重新排列。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這些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的早期青銅鏡紋飾,在各具特色的前提下,又有共同的特性,其共性都是以紐座外的弦紋為中心,以長直線、短直線、“3”字線、角狀線呈放射狀向邊緣區(qū)發(fā)射為其特征,其表達意識是清晰簡潔又明了的太陽形象。也就是說,古代先人是把具鈕平板的青銅鏡,全都當(dāng)做太陽形象的具體表象來體現(xiàn)的。我們稱之為紐座的最內(nèi)圈的弦紋,在古人心中是太陽的象征,各種放射狀線是用來表示太陽光輝的。出土后銹跡斑駁的早期銅鏡,在未入土前的使用過程中,銀白錚亮,可以反射出耀眼的太陽光芒,使得古代先人驚不已,進而頂禮膜拜,然后將其視為太陽神崇拜的神器法物。各種類型,以放射狀為主要表達形式的簡單幾何紋飾,表現(xiàn)出的是古代先人在不同場合,面對各種太陽神奇奧妙光芒時極為復(fù)雜的心理感受。


           我們把早期銅鏡的簡單幾何紋飾,統(tǒng)稱為太陽芒紋。它包括以鏡紐為中心、象征太陽的一周弦紋和表示太陽光輝的芒紋兩部分。由于象征太陽的一周弦紋已無可置疑,故此,本文以附屬在弦紋上的各種芒紋為研究重點。


           二、早期銅鏡太陽芒的類型
           第一代紋飾的早期青銅鏡,是在青海貴南縣尕馬臺發(fā)現(xiàn)的(圖7)。商晚至西周早期,在長達1000余年的時間中,是早期青銅鏡的濫觴期。早期的齊家文化尚處在新石器時期的晚期,這時青銅器剛剛出現(xiàn)在華夏大地上,中華文明進入了銅石并用的時代。


            到了商周,雖說社會發(fā)展已進入青銅器的鼎盛時期,但此時的社會生產(chǎn)力依然很低下,人們以狩獵采摘為生,農(nóng)牧業(yè)剛剛萌芽,青銅器還主要是祭祀用的青銅禮器,用于社會生產(chǎn)的青銅工具尚不多見。青銅鏡一經(jīng)出現(xiàn),它那可以反射太陽光芒的神奇功能,除了讓古代先人驚不已之外,自然而然地就把它當(dāng)成了可以通天達地的神物,再加上當(dāng)時的加工磨拋光工藝的相對滯后,其映照整容的功能并不理想,甚至是在丑化人像。這種丑化人像的質(zhì)量缺陷,在古人眼里,反倒演繹成了青銅鏡可以使人妖魔化的神功,其反射太陽光輝的功能,是和使人妖魔化的功能雙重疊加在一起,這就使得早期青銅鏡,在氏族部落里是非同尋常之物。能執(zhí)掌青銅鏡的人,非氏族部落長老,就是可以和神靈溝通的巫現(xiàn)。


           所以,此時的青銅鏡,用做宗教祭祀的功用,要大大重于其生活功能,從這一時期出土青銅鏡的數(shù)量遠遠適應(yīng)不了該時期映照整容的社會需求上看,也可略知一二。在青銅鏡出現(xiàn)后,人們在映像整容方面,同時經(jīng)歷著一個和青銅鏡映照功能并行不悖,長達近千年的銅(陶)鑒映照時代,更從側(cè)面說明此一推論是合乎情 理的。在古代先人的思想意識里,銀光閃閃的早期青銅鏡能產(chǎn)生光芒,反射(太陽)光輝,是他們心目中可觸摸到的真實的太陽再現(xiàn),于是他們就把自然界神秘深奧、無所不能、威力無比、恒古不變的太陽,做為最為尊崇的神來崇拜祭祀。故此,早期青銅鏡上幾乎所有的紋飾,無一不和太陽有關(guān)。它是古代先民在大自然繁衍生殖、休養(yǎng)生息時,面對東升的紅日、面對驕陽似火的午日、面對夕陽西下的落日、面對雨后濕蒸騰的負日之時最直接的思想情緒感受。他們把這種感受,用虔誠的太陽神崇拜的創(chuàng)作激情,在早期銅鏡上表達出來,就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早期青銅鏡這種既簡單,又神秘莫測的不同表達方式的紋飾類別。


            (一)放射狀芒紋
           我們把圖 15-18的銅鏡紋飾命名為放射狀芒紋。這類紋飾圖案的特點,是將圍繞鏡紐中心的弦紋作為太陽的象征,并以此為中心,用長直線或短直線,刻畫出繁密細的放射狀細線紋,向鏡緣區(qū)輻射,這是最直觀、最典型的太陽芒紋,是古代先人在混蠻荒的大自然中,面對任何場合的太陽,都可以馬上品味到的感覺。人類原始藝術(shù)中這種最直觀的表達方式,不僅表現(xiàn)在早期青銅鏡紋飾上,在同時期或略早的崖(巖)畫作品和彩陶作品中, 也不乏其身影(圖 25、26)。單一純粹的早期呈放射狀的太陽芒紋鏡,也會偶爾一見,圖27 是銅鏡收藏家張鐵山先生所藏的一面呈放射狀的早期銅鏡,刊錄在此,以供參考。
           用放射狀芒紋表達太陽的方式,即使對于現(xiàn)代人也都不陌生一我們在兒時期上美術(shù)課時描述太陽光芒時,最常用的也是這種芒紋。放射狀芒紋是跨越時空的,最直觀最容易理解的太陽芒紋。


            (二)萬向芒紋
            我們把圖1、2、9、12的銅鏡紋飾類別命名為萬向芒紋,在以往早期銅鏡紋飾的研究過程中,實際上也主要是這種芒紋攪亂 了我們的視野,使得我們面對早期青銅鏡紋飾時,陷入了撲朔迷 離之中,而難識其廬山真面目。太陽可以融化冰雪,給人類以溫 暖,讓季節(jié)交替,萬物復(fù)蘇,產(chǎn)生生命,也可以炙烤大地山河,使 河湖干涸,草木枯死。它的形狀,顏色,亙古不變的運作方式,無可比擬的威力,都使當(dāng)時的人認識到太陽是無所不能的神。當(dāng)古代先人沐浴在太陽的光輝之中觀察太陽時,更細膩、更豐富的感覺是,太陽的光芒是立體的、萬向的,它向所有的方向傳遞著威嚴(yán)和溫暖,僅用放射狀一種芒紋,難以至善至美的表達出古代先人對太陽光輝的這種感覺,于是他們便在放射狀芒紋上,開始添加不同方向的短斜線,來表示太陽的光輝是向所有的方向傳射的。
           若細分,我們還可以將這種攀附于放射狀紋之上和圓心呈夾角的短斜線,稱之為輝紋。圖9中四組平行且成垂直布置的紋飾是一 種稍微特殊的太陽芒紋,它所表現(xiàn)的,依然是太陽光輝向四面八 方傳遞的審美理念,遠古先人對太陽光芒,立體多維方向投射的 切身體會,也會用其他方式,表達在不同類型的銅鏡紋飾上,我們以后將逐次論及。
            (三)星狀芒紋
            屬于這類紋飾的銅鏡有圖 19、20二面鏡子,星狀芒紋紋飾的特點是以太陽為象征的紐座弦紋上,太陽的光芒呈尖角放射狀,分單層或多層的向鏡緣區(qū)輻射。這種表達方式源自二種啟迪和感受:古代先人在驕陽似火的原野上或高山之巔,以目直視太陽時,會產(chǎn)生“眼冒金星”的感覺,另一種啟迪來自古代先人在觀察茫茫 夜空星海時,繁星閃閃發(fā)光的感受。把這種感覺用平面圖案表現(xiàn)出來,星狀芒紋就是最直覺、最完滿的表現(xiàn)形式。在商代青銅器上,也有類似的圖案(圖28)。早期銅鏡上的星狀芒紋,往往會和萬向芒紋組合起來用,這已被考古發(fā)掘所證明。
            (四)復(fù)波芒紋
           古人在感受太陽的光芒時,不但會有太陽光是一條條(或一束束)發(fā)射的感覺,還會有太陽光是一波波輻射的感受,如圖11, 12 重圈弦紋鏡所示,它的最里邊的一周弦紋象征太陽,外邊的數(shù)周弦紋象征太陽的光波,一波波有層次地向外輻射。我們把圖11、12鏡中的重圈弦紋,命名為復(fù)波芒紋。復(fù)波芒紋可以單獨使用,但更多的時候它是作為復(fù)合芒紋與星狀芒紋、放射狀芒紋和萬向芒紋組合在一起(圖4、5、6、7、8、12)。單一的復(fù)波芒紋看似簡單,卻蘊涵著古人對太陽光輝立體萬向傳射的真切感受和表達意向。


            (五)火焰(蒸騰)芒紋
           當(dāng)驕陽似火時在原野、公路上極目遠眺,太陽的光芒會發(fā)生扭曲,大地原野和公路都在顫抖著蒸發(fā)。在中午,對于太陽,人們會有一種一團火焰在燃燒的感覺,古人把這種真實感受在銅鏡平面上表述出來,火焰蒸騰紋就是最佳的表達方式。有學(xué)者用“3”字描述這種紋飾,非常形象,但難以達意。圖9、10鏡上的小太陽紋飾,屬于這種紋飾類型。


            (六)復(fù)合芒紋
           通過分析,我們把早期銅鏡紋飾分為以上幾種類型,但在早期銅鏡的實際表達過程中,以上各種芒紋很少單獨使用。古人在表達太陽光輝形態(tài)的時候,往往把幾種芒紋和諧自然地組合在一 起,力求融會貫通。這種融合,決不是簡單的拼湊,它是太陽神崇拜各種表達理念融合后,在形式上的充分表現(xiàn)。早期青銅鏡紋飾除了極個別的以外,大部分紋飾都是以復(fù)合型芒紋的形式出現(xiàn)的。復(fù)合型芒紋,使早期青銅鏡紋飾蒙上了神秘的面紗。需要指出的是,復(fù)合型芒紋我們只在解釋早期青銅鏡之謎分析、判斷時涉及,真正命名時并不重要。因為早期青銅鏡紋飾基本上都是以復(fù)合型芒紋存在的。


           通過對早期青銅鏡紋飾的探討、研究和分類,我們把早期青銅鏡上的這些簡單幾何紋飾,定名為太陽芒紋,它暫有六種不同類型。太陽芒紋的定名,有利于解讀早期青銅鏡紋飾如下四個問題:一、原來把早期青銅鏡紋飾定名為幾何紋飾或簡單幾何紋飾, 在以后已沒有太大的解釋空間; 二、太陽花紋的定名,解決了早期青銅鏡不具備宗教內(nèi)容、氛圍的判斷。恰恰相反,它正是遠古時期古人對太陽神崇拜、祭祀的最有說服力的實物證據(jù); 三、早期銅鏡(尤以商以前)的主要功用是宗教祭祀,是太陽神崇拜或祭祀天神的神器法物,其宗教祭祀功能要遠遠的大于其生活映照整容的功能; 四、由于其特殊的功用和地位,其所有者都應(yīng)為氏族部落的首領(lǐng),其使用者非祭司即巫現(xiàn),在殷墟數(shù)千座經(jīng)科學(xué)考古發(fā)掘的商墓中,只在兩個墓發(fā)現(xiàn)5面青銅鏡,而僅婦好一幕就出土4面,婦好恰恰又是商武丁王的妻子,這一案例,也從側(cè)面說明了這一問題。


  • 上一篇:清乾隆漢白玉碗賞析
  • 下一篇:古希臘錢幣上的體育競技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網(wǎng)易
  • 百度
  • 大眾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