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并起。董卓入京以后,為了快速攫取財富,廢止了兩漢時期的五銖錢,改鑄并發(fā)行了一種“小錢”,一舉使得當時的貨幣系統(tǒng)進入了長期的崩潰狀態(tài):“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數十萬,自是后錢貨不行”。(《三國志·董卓傳》)換句話說,董卓通過用一種面值相同但重量大幅度下降的劣質錢幣,代替了原來的五銖錢,以此達到斂財目的,最后引發(fā)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造成了漢末貨幣市場的崩潰。
五銖錢
錢幣雖然迅速衰微,但這樣兩種實物——“谷物”和“絹帛”卻依然堅挺,在三國時期,它們不僅與錢幣分庭抗禮,還屢屢趕超和取代之,成為主流“硬通貨”。
一、魏國以谷帛為市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任漢丞相后,廢除了董卓的“小錢”,繼續(xù)延用原來的五銖錢。但是,一個問題卻出現了,即谷賤傷農:糧食價格大幅度下滑,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廢除小錢是好事,為何卻造成這種負面效果呢?
糧倉
《三國志·明帝紀》記載:“是時不鑄錢既久,貨本不多,又更無增益,故谷賤無己?!币驗闁|漢朝廷很長時間沒有鑄幣,市面上現存的五銖錢本來就很少,其購買力也因此顯著提高。相對應的,糧食價格就大幅下跌了。
此后,曹丕繼承曹操的遺志,繼續(xù)推行五銖錢,然而僅僅7個月后也宣告失敗,于是他“罷五銖錢,使百姓以谷帛為市”(《晉書?食貨志》),社會商品流通又回到了比較原始的“物物交換”狀態(tài)。
曹操與曹丕
以糧食作為流通貨幣非常好理解,因為它能直接解決人的吃飯問題。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列國為招募賢才,均是以糧食作為俸祿,由此出現了糧食計量單位“石”。漢代,官員以“石”表示職級的大小領取俸祿。而以“絹”則并非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古代百姓多穿麻?!敖仭逼鋵嵖梢岳斫鉃楫敃r的大額貨幣,我們以魏明帝時期一次“買官事件”為例,當時護軍將軍蔣濟負責提拔武官,因而成為眾多武官的賄賂對象。
《三國志·夏侯尚傳》記載:“欲求牙門,當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也就是說,牙門官、百人督這種職務,其“價格”都是以絹的匹數作為單位的。而且,絹也是當時可以拿出去花的貨幣,《晉書·胡威傳》記載,當時荊州刺史胡威到荊州去上任,因為沒有盤纏,其父胡質“賜絹一匹為裝”,胡威問父親:“大人清高,不審于何得此絹?”胡質說:“是吾俸祿之余,以為汝糧耳。”
絹帛紡織
一匹絹可以當遠行的路上盤纏,可見在當時,絹確實已經成為流通貨幣。胡威已經做到州刺史一級的官員,還對父親家中藏有一匹絹而感到驚奇,說明絹的購買力確實不俗。
盡管谷物和絹帛可以成為當時的流通貨幣,但是其缺點也非常明顯。相比較于金屬貨幣,雖然民間盜鑄現象也層出不窮,但是其技術門檻還是比較高的。
而像谷物和絹帛,其作假門檻卻低了許多,尤其以谷物為易?!稌x書·食貨志》記載:“至明帝世,錢廢谷用既久,人間巧偽漸多,竟?jié)窆纫砸鞅〗佉詾槭?,雖處以嚴刑而不能禁也?!?br />
要想在谷物上作假,僅僅用一盆涼水就夠了。因此,后來曹魏不得不重新使用金屬貨幣,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更立五銖錢,至晉用之,不聞有所改創(chuàng)?!保ā稌x書·食貨志》)被扔進歷史垃圾堆的五銖錢,再一次被魏國皇帝請了出來。
二、蜀國消失的“直百錢”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成為成都之主。經過幾年戰(zhàn)爭,劉備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經濟問題。這時,川蜀人士劉巴向劉備提建議——鑄“直百錢”。劉備欣然采納,最后結果是“數月之間,府庫充實?!保ā顿Y治通鑒》)
劉巴不是劉謙,當然不會變魔術。他讓劉備鑄的“直百錢”乃是一種大額的銅錢,其面值遠遠大于實際金屬的價值。因而,這種貨幣一發(fā)行,就起到了短時間內聚斂民間財富的目的。但是,這種方式乃是“飲鴆止渴”,必不得長久。
于是,反而是“絹帛”,日益成為蜀國的常見貨幣。比如諸葛亮曾經在給劉禪的上表中,這樣描述自己的家庭財產:“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傾......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保ā度龂尽ぶT葛亮傳》)
諸葛亮在這里并沒有說自己死后家里剩下多少錢,而是說有多少帛,可見這個時期重臣們的“家無余財”,指的就是沒有“絹帛”了。
另外一個證明蜀國的流通貨幣史絹帛的例子,則聽起來比較悲傷。鄧艾在滅蜀以后,清點蜀國國庫,說其中有:“米四十馀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采絹各二十萬匹,馀物稱此。”(《三國志》注引《蜀記》)
蜀錦
鄧艾在給皇帝的上書中,提到了蜀國國庫中的米、金銀、絹帛存量,可就是沒有提到有銅錢的事,而他又不是貪贓枉法之人??梢姡敃r劉備發(fā)行的“直百錢”,早已經在蜀國銷聲匿跡了。三、吳國銷毀的“大錢”
吳國與蜀國一樣,也有一段鑄造“大錢”的歷史。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孫權鑄造了一種名叫“大泉五百”的錢幣,兩年后,又鑄造了“大泉當千”。
從“五百”和“當千”,我們就可以看出它的面額:分別與當時的五百個和一千個五銖錢等值!這兩種貨幣所起到的作用,跟蜀漢一樣,也是快速的從民間聚斂財富。但其副作用也一樣明顯,不僅給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也引起了民間的激烈反抗。
大泉五百
于是,赤烏九年(公元246年),孫權下令:“省息之,鑄為器物,官勿復出也?!保ā度龂尽O權傳》注引《江表傳》)孫權正式將“大錢”全部銷毀,鑄造成為器物,結束了它們的歷史使命。
而沒有了金屬貨幣,谷物和絹帛等實物貨幣,則成為吳國人民的主要貨幣。
比如,孫吳后期的東吳后期佞臣何定,曾“使諸將各上好犬,皆千里遠求,一犬至直數千匹(絹帛)?!保ā度龂尽O皓傳》注引《江表傳》)諸將為了討好佞臣何定,不惜千里購犬,其價格高達數千匹絹帛,參照上文中胡威以一匹絹作為盤纏的例子,其價格絕對驚人。
大泉當千
此外,還有以谷物為貨幣的例子?!稌x書·陶璜傳》記載:“合浦郡土地磽確,無有田農,百姓唯以采珠為業(yè),商賈去來,以珠貿米。而吳時珠禁甚嚴,慮百姓私散好珠,禁絕來去,人以饑困。”
合浦郡因為沒有農田,百姓用珍珠跟商人換米,但吳國禁絕以后,當地百姓竟然出現饑困,并沒有用金屬錢幣購買米的現象。四、谷物和絹帛為何能成為通用貨幣
三國時期,谷物、絹帛代替錢幣,成為通用貨幣的現象,一直延續(xù)到了后來的兩晉南北朝時期,直到隋唐重歸一統(tǒng),才告終結。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三國承接了漢末貨幣的崩潰狀態(tài)。曹操、曹丕父子恢復“五銖錢”但以失敗告終。這說明,貨幣問題是長期積累而成的,無法在段時間內徹底解決。
五銖錢錢范
而劉備發(fā)行的“直百錢”、孫權發(fā)行的“大泉當千”,其實都有董卓發(fā)行“小錢”的影子。他們出于牟利而發(fā)行錢幣的目的,反而加速了本國貨幣系統(tǒng)的混亂。
2、三國的分裂狀態(tài)促進了貨幣的混亂。在三國時期,各國紛紛鑄造自己的錢幣,但這些錢幣不但沒有促進各國貨幣系統(tǒng)的向好,反而使其更加混亂。而即便是有“良幣”出現,也會因為民間盜鑄或者敵國惡意盜鑄,使得“劣幣驅逐良幣”。
五銖錢錢范
3、銅資源的緊張和管制不易。銅資源短缺是三國時期各國面臨的共性問題。這導致了各國鑄造的新錢嚴重不足,從而一定程度上迫使統(tǒng)治者鑄造大額的“大錢”和不足值的“小錢”以改善這種狀況。而且,銅在當時還可以被用來鑄造銅像、兵器等器物。因此,對民間收集銅幣改鑄他物,朝廷管制起來十分不易。
而與錢幣這些缺點相比,谷物和絹帛的價值相對穩(wěn)定,還歷來是國家富強、百姓富裕的體現。這也是它們能夠代替錢幣的一個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