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欄目:首頁 > 收藏知識 > 金銀珠寶 > 正文
收藏知識
  • 郵票的起源:歷史上的第一枚郵票
  • 時間:2019-07-13 10:42:50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2128次
  •  

           郵票的雛形最早出現(xiàn)于17世紀(jì)中期。165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區(qū)開辦郵政的物權(quán)賜給維拉葉。維拉葉在巴黎設(shè)立了“小郵局”,還在街道設(shè)立了郵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遞信件。維拉葉采用一種名為郵資付訖證的標(biāo)簽,出信給用戶。

           寄信人把郵資付訖證套在或貼在信封上,寫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郵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郵資付訖證撕毀,然后把信件投送給收信人。這種郵資付訖證的標(biāo)簽,可以說是郵票的前身。這種標(biāo)簽隨用隨撕毀,沒有留傳下來。

    郵票的誕生,是由于郵資的征收對象的改變:降低了郵費,按重量計費,先付郵費。通信因此走入尋常百姓家。郵票是發(fā)送者為郵政服務(wù)付費的一種形式。

           關(guān)于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的問世,曾流傳有一則小故事:一天,羅蘭·希爾在鄉(xiāng)間散步,看到一個郵遞員正在把一封信交給一個年輕姑娘,那姑娘接過信只在信封上看了一下就把信塞回給郵遞員,執(zhí)意不肯收下。希爾走到跟前,問她為何不收下這封信,姑娘凄然地告訴他,這是她遠(yuǎn)方的未婚夫的來信,因郵資昂貴,她付不出這筆錢,只好原信退回。這一偶然的巧遇,使希爾西下決心要改革郵政制度,于是他向英國政府建議:今后凡寄信,須由寄信人購買郵票,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

           1840年1月10日英國政府決定采納希爾的建議,實施新郵政法。信函基價規(guī)定為每半盎司(相當(dāng)于14克)收費1便士,所謂"1便士郵政"就此開始。
           1840年5月1日,在羅蘭·希爾的提議和促進(jìn)下,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正式發(fā)行,5月6日開始使用。郵票的圖案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側(cè)面浮雕像,黑色,面值1便士,人們稱之為"黑便士郵票"。這枚郵票,除不具齒孔外,已經(jīng)大體上具有今天郵票的特征,選用帶水印的紙張印刷,涂有背膠,并標(biāo)有"郵政"字樣。第一枚郵票發(fā)行后,由于使用方便,郵資低廉,深受歡迎,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竟重印11版,售出6800萬枚。爾后,或改變印色,或增添齒孔,但圖案和印刷方法基本不變,一直沿用了40年之久。這在郵票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由于羅蘭·希爾一生為改革和發(fā)展郵政事業(yè)作出重大貢獻(xiàn),被譽為"近代郵政之父"。1850年被任命為英國郵政大臣,1860年獲爵士稱號,1879你那被授予倫敦市名譽市民稱號,同年在倫敦逝世,享年85歲。
  • 上一篇:蟠龍郵票:一個見證動蕩時代的郵票
  • 下一篇:雕刻版《祖國風(fēng)光》郵票圖賞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