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收藏知識 > 書畫名家 > 正文
收藏知識
  • “官二代”何紹基”——書法被譽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
  • 時間:2019-09-25 16:30:49        編輯:xinzheng_b        點擊量:2328次
  •        清代的曾國藩曾經(jīng)評價他的書法“字必傳千古無疑”,時人也認為他寫的字是本朝第一。這個人在當時可不算古代人,而是和曾國藩同處一朝的清代人。

           他就是何紹基。

                      

                                                                         何紹基《草書四條屏》

           曾國藩在當時可是著名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文學家,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而且曾國藩本身也精通書法,在其功業(yè)之外頗有書名聞世。能讓曾國藩作出如此高的評價,可見何紹基絕非等閑之輩。

                                                                                                                                                 何紹基畫像(湖南省博物館藏)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年取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晚清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用現(xiàn)在的話說,何紹基是個“官二代”。他的父親何凌漢曾做過工部、吏部和戶部三部的尚書,在山東和浙江等地都做過學政,且工于詩文書畫,是當時知名的書法家、教育家。有這樣的門世背景,何紹基自幼便與其他三個兄弟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何家兄弟四人也被人合稱為“何氏四杰”。

                       

                                                                        何紹基《雪浪齋銘》
           八歲就隨父母入京的何紹基,受到了京城文化風氣的熏染,從貢生到舉人再到進士,何紹基可謂一路平步青云、順通無礙。通過自己的努力,最初為官擔任翰林院編修,后來又接連做過文淵閣校理、國史館提調(diào)等職,并主持福建、貴州、廣東等地的鄉(xiāng)試,直至調(diào)任四川學政。

           可以發(fā)現(xiàn)何紹基擔任的官職都是與文化教育方面相關(guān)的,治學、研經(jīng)、作書這些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guān)的事業(yè)始終貫穿著何紹基的一生。

                      

                                                               何紹基《為植生二兄屬書五言詩》
           奇特的懸臂回腕執(zhí)筆
           道光五年(1825)春,時年26歲的何紹基在山東濟南獲得了一本北魏的字帖拓本《張黑女墓志銘》,字里行間瀟灑中見遒勁的風格,讓如獲至寶的何紹基愛不釋手。

           日夜不斷臨習的何紹基不斷地思考怎樣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張黑女墓志銘》遒厚生澀的筆畫效果,并進而將北朝魏碑的書法特點融合進篆、隸、楷書體中去,何紹基創(chuàng)造一種奇特的執(zhí)筆方法。

                               

                                                                         回腕執(zhí)筆法演示圖

           這種符合何紹基個人特色的執(zhí)筆方法,是在傳統(tǒng)指實、掌虛、懸肘的基本執(zhí)筆方法之上,加入了“回腕”的特點。具體方法就是把手掌豎立起來,虎口朝上,掌心向內(nèi)正對自己,有如射箭者扣弦拉弓之狀,回腕向胸前,形同猿臂一般。

                     

                                                                     何紹基懸臂回腕執(zhí)筆圖

           頗自得意的何紹基還因為這個特殊的執(zhí)筆方法,將自己的名號改成“猿叟”,又取諧音作“蝯叟”,在他后期的書法作品中多自題這個名號。

                       

                                                                    何紹基《行書山谷詩跋》

                      

                                                                   何紹基《一無舍短七言聯(lián)》

           看似違反人體生理機能的執(zhí)筆方法,在常人那里是很不適應的,日常寫字的時候經(jīng)常弄得手腕酸脹,但何紹基卻堅持了下來,自創(chuàng)的方法在日后也給他的書法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藝術(shù)效果。

                     

                                                                  何紹基《集瘞鶴銘字七言聯(lián)》
           由顏入碑,篆隸入楷

           由于父親何凌漢書學歐、顏,所以何紹基早年也是從顏體入手,取法顏字結(jié)體寬博外拓的氣息,在何紹基晚年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發(fā)現(xiàn)早期深厚的顏體功底。尤其是顏真卿的《爭座位帖》,何紹基于此用功尤深,行書深受影響。

                      

                                                                  何紹基《臨顏魯公爭座位帖》

                       

                                                                  何紹基《書跋宋拓爭座位帖》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也在不斷豐富。何紹基多次出游名山勝地,訪古拓碑,看見了許多北朝時期的碑體書法。
    次數(shù)多了,對魏碑雄壯厚拙的美感追求逐漸在他的內(nèi)心萌芽。

           在結(jié)識了如包世臣等一批推崇北碑書法的金石學家后,何紹基內(nèi)心中對魏碑書法的熱愛被徹底點燃。

                     

                                                                   何紹基《四面一庭七言聯(lián)》

            “肄書搜盡北朝碑,楷法原從隸法遺?!焙谓B基在詩句中表達了自己的書法觀。傾心于北朝魏碑書法的何紹基提倡“直入平出”、“橫平豎直”,一改以往楷書筆力綿弱,柔媚中虛的積弊,在他的書作中表現(xiàn)的是古勁遒厚、堅實厚重的韌性。

                     

                                                                    何紹基《大化風人八言聯(lián)》

           在學北朝魏碑之際,何紹基也提倡要引篆、隸的古趣融入楷書,讓楷書也充滿篆籀氣。鄧石如“柔毫勁腕”的書法特點就深受何紹基的推崇。

                      

                                                                    何紹基《金鐘翠竹七言聯(lián)》
           用筆特點:生拙遲澀
           能被大家評為清朝第一,那書法肯定和流行的寫法是不一樣的。一眼望去,何紹基的書法就給人堅實遒厚,力重勢沉的感覺。用羊毫醼濃墨,在生宣上用回腕法一口氣連寫數(shù)字。這就是何紹基寫字的常態(tài)。

           魏碑是介于隸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過渡書體,保留了一些隸書點畫飛揚,大開大合的特點。何紹基充分吸收了這一特點,在他的筆下字體也帶有一種筆勢開張,筋骨縱肆的特點。

                     

                                                                     何紹基《掛席看山七言聯(lián)》
           羊毫本身就軟,飽飲墨汗之后如果在速度上沒有及時揮毫疾書,就會在紙上形成大片的墨團。何紹基滿不在乎,還敢用羊毫里的長鋒羊毫,這種更難駕馭的毛筆書寫,濃重的點畫在宣紙上來回快速運行,一氣呵成,在墨色上形成非常豐富的干濕濃淡變化,根據(jù)書寫節(jié)奏的不同巧妙地安排筆勢上的輕重緩急的變化,使得何紹基的書法奇趣橫生,難以名狀。

    難怪晚清的楊守敬評價他的書法“如天花亂墜,不可捉摹”。

                      

                                                                        何紹基《行書四條屏》
           以碑入行草書
           何紹基真正最為人所稱道的,成就也最高的,其實是他的行草書。

           在書法上狠下苦功的何紹基,不論臨習何種碑帖,均不拘泥于形似,取其精髓,將篆隸書的筆勢引入行草,中鋒用筆,直起直落,轉(zhuǎn)折處用圓法,顯得字體高古圓厚,飽滿渾樸。

                      

                                                                 何紹基《行書東坡和陶四屏立軸》

           我們現(xiàn)在來看何紹基的行草書,寫法完全不似傳統(tǒng)帖學的形態(tài),一派天真爛漫,體態(tài)自然疏放,結(jié)體正欹開合互用,重心常常下墜,撇、捺、橫等筆畫多向左右舒展開張,具有濃厚的隸書筆意。

                                                          

                                                                       何紹基《行書七言立軸》

           將碑派書法的筆法特點引入行草,何紹基是從理論到實踐的先驅(qū)之一,從這一層面來看開拓了書法史的新局面。在他之后,許多引碑派筆法入行草筆意的書家也越來越多,如趙之謙、康有為、沈曾植、齊白石等,都深受何紹基的影響。

                      

                                                                     何紹基《雨來秋在七言聯(lián)》
           何紹基的名氣在當時就非常大,每日來家中求字的人可謂絡繹不絕,幾乎無一日得閑,有時最忙的時候一天要寫兩百多幅對聯(lián)。對聯(lián)在何紹基現(xiàn)存書作數(shù)量上占有很大的比重。

           有意思的是,何紹基從不用前人寫過的詩句,每幅都是他自己撰寫的自作詩文聯(lián),號稱“字無重對”。在龐大市場需求的現(xiàn)象下,實際反映的是對何紹基書法的積極肯定。

                      

                                                                     何紹基《眼明足健七言聯(lián)》

           清代在書法史上是個崇尚古樸趣味的時代,乾、嘉年間河南安陽大量甲骨、青銅的出土更是掀起一股復古、崇古的熱潮。從晉唐時一直延續(xù)到明末清初的雋雅風流的帖學書法,書道正統(tǒng)的地位在此時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

                      

                                                                        何紹基《行書四條屏》

           何紹基和其他金石書家用畢生的實踐,將書法取法的視野回溯到秦漢六朝碑版上,以碑派書法的古拙渾樸變革楷書、行草,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直至今日,如何有效地將碑學和帖學融合起來,仍然是當代書法家探索的課題之一。

                      

                                                                何紹基《行書為戟門仁兄大人書軸》
  • 上一篇:宋代李唐《萬壑松風圖》
  • 下一篇:周文矩五代人物畫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網(wǎng)易
  • 百度
  • 大眾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