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中,王氏家族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名門貴族,王羲之、王獻之……瑯琊王氏幾乎每代都有書法家。王家近三百年間書藝傳承不斷,人才輩出,極盡文采風流,成一蔚然壯觀的文化景象,堪稱中華五千年的書法豪門。
"書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原籍瑯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于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名聞于世,是東晉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tǒng)帥。他出身于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jīng)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習書法。
王羲之《遠宦帖》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獻之
王獻之,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生于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書圣"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官至中書令,世稱“王大令”。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王獻之自幼隨父練習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但是在楷書和隸書上亦有深厚功底。與其父王羲之并稱為"二王"。并有"小圣"之稱。還與張芝、鐘繇、王羲之并稱"書中四賢"。
王獻之《中秋帖》
東晉書法家——王珣
王珣,字元琳,小字法護,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官至尚書令,為東晉著名書法家王導之孫,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工書法,董其昌稱其"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遠帖》是東晉時難得的法書真跡,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一直被歷代書法家、收藏家、鑒賞家視為稀世瑰寶。
王珣《伯遠帖》
明末清初書畫家——王鐸
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世稱“王孟津”。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
王鐸《草書錄語》
明代書法家——王寵
王寵,初字履仁,后改字履吉,號雅宜山人,人稱“王雅宜”。吳縣人(今屬江蘇蘇州)。他是一個極有才氣的書家,為邑諸生,貢入太學。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他的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而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
王寵《草書山莊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