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收藏知識 > 琴棋書畫 > 正文
收藏知識
  • 全世界幾乎被"字母"占領(lǐng),中國"漢字"經(jīng)歷兩次危機,如今依舊蓬勃
  • 時間:2023-05-08 07:30:29        編輯:宗皓        點擊量:1493次
  •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一句話道盡了世事更迭的多少道理?!白钍侨碎g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人是如此,“一朵梅粉褪殘妝,涂抹新紅上海棠?!被ㄊ侨绱?,“閑潭云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歲月亦是如此,真正能夠長存的究竟是什么?人類尚且能夠妄圖追求長生,那么,事物究竟該如何?
           另一種意義上的“長生”
           一件事物,若是有了生命,那么對他們來說,它所被認知或者說使用的時間就是它的壽命,那么它們是否同樣渴望長生?然而,就上上文所說的,不論是人還是物,亦或是事,總歸最后逃不了一個物換星移一詞。然而,本文要介紹的這個事物,或可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長生。
           漢字,一個順應(yīng)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所演變的文字體系,可以說是華夏大地上的文化存在了多長的時間,漢字就存在了多長的時間。說到漢字,總有這么一個人的存在必然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漢字體系的始祖——倉頡。不論是從什么方面對漢字體系進行研究,最終其實都繞不開倉頡這個人。而倉頡造字這個說法更是從戰(zhàn)國時期就開始有所流傳,《呂氏春秋》曾有一言曰:“倉頡作書, 后稷作稼?!?br />        傳說中,倉頡是黃帝的史官,而倉頡面臨著日益龐大的部落聯(lián)盟事物急切的需要建立起一套能夠讓各個部落之間進行相互聯(lián)系分享的交流符號,于是就這樣,可能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負責(zé)搜集整理文獻資料,并且建造文字體系的工作就這樣落在了倉頡的頭上。而最初,據(jù)說倉頡便是在地上拿著木棍進行的文字創(chuàng)造。
           有跡可循的“生存”歷史
           都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那么與中華文化具有同樣長久歷史的漢字就必須要探究一下了。根據(jù)官方說法,漢字擁有至少四千年的歷史。從有歷史文物可以佐證時期來說,就是那傳說中的神奇時代,殷商時代的甲骨文開始說起,一直到現(xiàn)在的簡筆畫漢字體系。這其中經(jīng)歷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等一系列的發(fā)展,當然,這其中還出現(xiàn)了不少極具個人和時代特色的字體,并且楷書也有遠遠不止一個種類。
           而漢字最初就是以象形文字的樣式所出現(xiàn)的,其后逐漸發(fā)展為圖像文字,漢字以表形,表音為主,是真正意義上的意音文字。同樣的,與漢字出現(xiàn)在同一時期的文字也多是象形文字為主,如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或者說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等國家的文字都是以象形文字為主。然而經(jīng)過時代的不斷變遷,最終這些國家的文字都逐漸發(fā)展成了字母,而只有漢字體系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其實究其根本還是這些國家的歷史文化傳承都發(fā)生過斷代,而只有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第一次漢字危機
           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恰逢西方文化的傳入,而當時的中國落后,腐朽,洋務(wù)運動也在學(xué)習(xí)西方的科學(xué)技術(shù)和文化思想,于是在那個時期便有人認為,中國的落后其幕后黑手便是漢字體系,漢字像是一個框架一樣限制了國人的思維,主張廢除漢字,沿用西方世界的文字體系。
           當然,這樣的想法在今日的我們看來,完全就是無稽之談,是絲毫不成立的事情,可是就是這樣在我們今日看來無比愚昧的想法,在當時卻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和贊同。其后不久,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由于主張新文學(xué),廢棄舊文學(xué),在當時主張廢棄文言文形式,改說白話文的背景之下,中華文化的漢字體系再一次受到了沖擊,廢除漢字再一次被提到了明面上,并且擁有了更多的支持者。當時的漢字體系,相當于現(xiàn)在來說,還是有許多的字體十分的復(fù)雜難寫的,并且有人認為,中國的漢字阻礙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等等。
           這一次的主張并沒有很快的被反駁,消停下去,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勢。雖然最終并沒有使得漢字被廢除,但是漢字的字形卻再一次發(fā)生了不小的改變,漢字體系被再一次的簡化,最終成為了我們現(xiàn)在看見的樣子——簡筆。
           科技沖擊下的第二次漢字危機
           本以為,廢除漢字正陽的話題就這樣會被永遠地埋葬,可是就在二十世紀后期的時候,這個話題被再一次的提起。這一次是為了技術(shù)與發(fā)展,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計算機開始興起,可是由于技術(shù)的限制和當時的計算機體系大多是有外國人所搭建的,計算機的輸入法更多的就是被世界所通用的26鍵英文。
           但是計算機總是要被普及的,因為它的功能和操作性,但是事實上,對于英文運用的十分熟練的人終究還是少數(shù)部分,并且兩種語言的轉(zhuǎn)換終歸會降低效率。于是,放棄漢字體系的話題再一次被提及了,并且這還是一個十分充分的理由。但是,漢字的生命里就是這樣的頑強,一個簡單的輸入法又怎么能難得到我們?于是出現(xiàn)了這么一個人——王永民,王碼五筆字型的創(chuàng)始人。他運用漢字筆畫字形的特點發(fā)明了五筆字型輸入法,成功地解決了輸入法這一問題。后來,我們更是廣泛的應(yīng)用了,漢字的拼音,根據(jù)漢字的發(fā)音進行輸入,更是完美與26鍵英文輸入法平分秋色,更別說還有觸屏手寫的存在了。
           獨樹一幟,獨領(lǐng)風(fēng)騷
           就這樣,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挫折,漢字還是保住了它的地位。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今世界,將文字的體系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拼音文字,另一種便是非拼音文字。而漢字和水書,就是僅有的兩種非拼音文字,漢字更是被廣泛的應(yīng)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使用漢字的人數(shù)高達16億。而水書更是中國水族所創(chuàng)造的文字,其實也完全可以歸納到漢字里面去。
           歸根到底,漢字之所以有這樣頑強的生命力而沒有隨著朝代更迭,時光流逝而消失,就是因為它能夠與時俱進,不斷的進化成為人們想要的樣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們這從不間斷的歷史演化,不論如何,最終都始終是華夏民族掌權(quán)。
  • 上一篇:潘天壽:一張畫怎樣出格調(diào)
  • 下一篇:禪宗美學(xué)在山水畫藝術(shù)中的表現(xiàn)和影響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