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各種寶物,如寶石、象牙、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有機結合到器物上,百寶生輝、使器物盡顯富貴奢華之氣。百寶嵌的圖案花紋會隨著照射光線角度的變化,發(fā)出各種各樣的光彩,是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一絕。
二、犀皮漆
智慧的唐朝人創(chuàng)造了犀皮漆的技法,時而平滑時而褶皺,犀皮的美感一張一弛,變幻莫測。它先將不同顏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漆料干燥后再經(jīng)打磨,從而產(chǎn)生出色澤亮麗、光滑異常、自然生動的藝術效果。
三、雕漆
雕漆工藝是一種典型的工繁料貴的工藝美術品,在厚重的漆層上進行創(chuàng)作雕刻,經(jīng)歷了從唐朝到清代整整五朝,依然傳承延續(xù)。雕漆工藝的制作技術不但程序復雜、耗工繁巨、技藝亦高難。一件真正的雕漆藝術品,一般耍刷上厚度15毫米左右的漆才能進行雕刻,一般來說,1毫米厚的漆要刷17遍。
先用填漆的方法做好花紋,然后沿著花紋輪廓勾出陰文線,勾出花紋上的紋理,增加畫面豐滿度之后,再在陰文線內填金,雕填技法盛行于明清兩代。
五、金蒔繪漆器
蒔繪漆器,以金、銀屑加入漆液中,干后做推光處理,顯示出金銀色澤,極盡華貴,時以螺鈿、銀絲嵌出花鳥草蟲或吉祥圖案。以淡雅而優(yōu)美的表現(xiàn)形式,不拘泥于自然景象的描寫,將其歸納為紋樣,以比較自由的蒔繪形式來表現(xiàn)繪畫一般的效果。在技法上,出現(xiàn)了研出蒔繪、平塵、沃懸地等。
在漆地上刻凹下去的花紋,里面再填漆色或油色以及金或銀的一種裝飾技法,豐富紋樣畫面。在各地有各種名稱:揚州稱"深刻",北京稱"刻灰"或"大雕填",蘇州上海稱“刻漆”。
晚清款彩漆器花鳥紋方形鼓凳
對貝類進行打磨,裝飾到器具上的工藝,是漢人民族特有的工藝。由于螺鈿是一種天然之物,外觀天生麗質,具有十分強烈的視覺效果,因此也是一種最常見的傳統(tǒng)裝飾藝術,被廣泛應用于漆器工藝品上。
19世紀·螺鈿刻人物民國·紫檀嵌螺鈿籌碼盒
八、描金
描金是一種漢族傳統(tǒng)工藝美術技藝。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繪花紋的裝飾方法,常以黑漆作地,也有少數(shù)以朱漆為地,也有把描金稱做"描金銀漆裝飾法"的。
九、描漆
描漆包括描漆和描油等。描漆就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種彩色漆來描繪花紋;描油,又稱描錦,是以桐油代漆,調制出各種鮮艷的顏色繪制出花紋。古代彩繪漆器有只用彩漆或只用彩油者,但更多的是二者兼施。先秦以前,漆器均為描彩漆,自漢代漆器出現(xiàn)油彩以后,油彩的使用日漸增多,使漆器的色彩更加艷麗和豐富多彩。明清兩代,漆器上油彩的使用已相當普遍,有的漆器花紋幾乎全部使用了油彩。
十、戧(qiāng)金
戧金,又稱沈金、槍金,是一種在漆器上刻劃出金色線條、細點的裝飾技法。在推光漆或罩漆完成的漆器上用針或雕刀刻出線條或細點進行紋飾,在刻痕內填金漆,或再貼入金箔、黏敷金粉后輕拍,使金箔、金粉深入凹槽,令刻在漆器上的花紋呈現(xiàn)金色,表現(xiàn)出漆器紋路的立體感,具有快速流暢卻又沈穩(wěn)的美感。
十一、色漆
漆色指給漆膜增加顏色,保護漆器的涂料。色漆器,指通體光素一色,不加華飾。主要有黑、朱、黃、綠、紫等一種顏色的漆器。最早的一色漆器出現(xiàn)在原始社會,以后歷代均有作品傳世,以朱、黑、紫三色最為常見。
十二、剃犀
由于在刀口的斷面顯露出不同顏色的漆層,與犀牛角橫斷面層層環(huán)繞的肌理效果極其相似,故得名“剔犀”。一般情況下都是兩種色漆(多以紅黑為主),在胎骨上先用一種顏色漆刷若干道,積成一個厚度,再換另一種顏色漆刷若干道,有規(guī)律地使兩種色層達到一定厚度,然后用刀以45度角雕刻出回紋、云鉤、劍環(huán)、卷草等不同的圖案。
十三、填漆
在填漆,漆器制作工藝的一種。即在漆器表面陰刻出花紋后,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紋,干后將表面磨光滑。填漆有兩種工藝:一是填彩和漆面相平;二是雕填后花紋凹陷,不與漆面平,顯出刀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