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人物畫非常有特點。這兩張人物畫有一種漫畫的風格,這是白石先生畫人物所特有的。不是說白石先生畫人物就畫不了寫實的。榮寶齋珍藏著白石先生的一幅擦炭人像,畫得惟妙惟肖,比素描還棒。只是白石先生后來喜歡這么畫人物,這種畫法更符合畫家的心性。
這幅畫叫《清平福來》。它是一個諧音?!扒迤健?,就是說過著很輕逸閑散的生活,心里邊非常愉快。畫里面老頭捧著的瓶子是青色的,“青瓶”諧音“清平”。飛來的是蝙蝠,“蝠來”諧音“福來”。所以叫“清平福來”。
這幅真跡我們大家一看就非常喜愛。這幅疑偽作品貌似很像,但是細看,它的所有部分都是那么完美無缺地融在一些嗎?非也。就看人物的開臉。把老頭的頭部放大一看,他的胡子、眉毛,每一根線條都如此僵硬。同樣是線條,它的質感是不一樣的。有虛有實,有潤有干。在這之中要表現很豐富的質感,表現一種情緒。雖然線條長度相同,但是要表現的東西、要抒發(fā)的情緒是截然不同的。在疑偽作品里,這種線條不但太“實”,而且太“飄”。太“實”怎么會“飄”起來呢?因為這是假“實”,它不是真“實”。功力沒到,畫下的這些線條就是飄飄忽忽的這種狀態(tài)了。這種線條就叫“外強中干式的線條”。
畫人物很關鍵的就是眼睛。我們對比真跡和疑偽作品的眼睛,就會發(fā)現最大的區(qū)別了。真跡里,老人眼神里透著和善。而這幅疑偽作品,小眼炯炯有神,透著一種賊光,這哪像一個老年人?我們看眼眶邊緣。白石先生畫的這《清平福來》,老人眼眶邊緣的勾線是小月牙形的,帶著笑眼兒。再看疑偽作品,那是瞪著的眼。人的眼睛也叫眸子,眼睛之中傳達的情緒非常關鍵,就這么一點,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除了人物眼睛,衣紋也很說明問題。那都是篆書的筆法。白石先生畫的衣紋,都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非常扎實,非常坦蕩。疑偽作品的這個衣紋,故作彎曲抖擻,是刻意地描摹出來的。其實不管他再怎么故意抖著行筆,都還是寫得像面條一樣,線條質量很低。
我們再看看真跡里的蝙蝠。畫得有模有樣。仔細看,這小蝙蝠的眼睛畫得非??蓯郏鋵嵕褪菦_著這青瓶過來的。再看疑偽作品的這個蝙蝠,就是畫了一個很糙的剪影,還飛過頭了,沒沖著瓶子過來,沖著這個老爺子一腦子扎了過來。真不知道這個蝙蝠要干什么來了,到底是福來禍來還真不好說。
再者,畫蝙蝠,傳統(tǒng)用色是有講究的。疑偽作品里,隨便用個深顏色甚至是墨色畫的蝙蝠,而傳統(tǒng)畫蝙蝠是要用紅色系、暖色系。因為中國傳統(tǒng)里畫蝙蝠,講究一句話:“洪福齊天?!?“紅蝠”諧音“洪?!?,所以要用紅色系來畫。疑偽作品不用紅色而用墨色畫這個蝙蝠,還是對咱們中國文化了解得不到家。
最后,再看疑偽作品的落款。落款可以有長題,也可以有“窮款”。就題本人的姓名,別的什么字都不要,這就叫“窮款”。這上面有一個規(guī)矩:落款字號的大小,應該跟下面的圖章大小相對應。一般情況下,圖章的大小以不超出書寫的字的大小為宜。而這幅疑偽作品,圖章的大小已經超出字的大小,這一點就失當了。(本文節(jié)選自著名書畫家李海峰所著《齊白石藝術欣賞與真?zhèn)舞b別》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