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上海之后,中央軍委就指示三野,在經營華東、進軍福建、配合二野西進的同時,準備擔負解放臺灣的任務。此后粟裕根據軍委意圖擬制了解放臺灣的作戰(zhàn)部署,并隨著變化了的形勢作了幾次較大修改。在基本戰(zhàn)役設想中,準備集合50萬軍隊攻臺,需要千噸以上船只近600艘,其中以三野第7、第9兵團20多萬人擔任攻臺第一梯隊,其余各軍作為第二梯隊。按照這一部署,第9兵團所轄的第20、26、27軍各部奉命在太倉、上海、杭州灣等地進行休整,并展開渡海作戰(zhàn)訓練,秣馬厲兵積極準備渡海解放臺灣。然而,朝鮮戰(zhàn)爭于1950年6月25日爆發(fā),由此引發(fā)國際局勢的連鎖反應,新中國不得不暫時擱置了解放臺灣的戰(zhàn)略任務,并被迫卷入了朝鮮戰(zhàn)爭中。1950年9月,奉中央軍委命令,第9兵團解除了攻臺任務,陸續(xù)北調山東整訓,準備作為東北邊防軍的二線部隊,根據戰(zhàn)局需要參加抗美援朝作戰(zhàn)。但由于朝鮮戰(zhàn)場局勢變化太快,東北邊防軍奉命改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于10月19日秘密入朝參戰(zhàn)。因首批入朝部隊與快速北進的聯合國軍遭遇,除在火力上比敵人相差懸殊外,在兵力對比上也處于了劣勢,急需二線部隊迅速跟進。因此,第9兵團又奉命停止在山東整訓的計劃,改稱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歸志愿軍司令部指揮,于11月初開赴東北入朝參戰(zhàn)。
“華東三級人民英雄”遲浩田時為第27軍79師235團(即著名的“濟南第一團”)3營副教導員。其所在的第27軍為第9兵團先頭軍,乘悶罐火車離開山東直趨東北。在開進途中,奉上級命令,所有人員和單位都將帽徽、胸章等一切具有解放軍標記的物品留在國內,印信、文件及私人物品一律上繳,生活用品如毛巾、口缸、水壺等上的漢字標記也都要去掉。遲浩田曾保留了一張登有解放上海時自己等3人智闖虎穴事績的報紙作紀念,這時也只好忍痛燒掉了。按照兵團部署,第27軍準備經沈陽、梅河口、通化一線開進,到輯安(今吉林省集安市)過鴨綠江入朝,投入朝鮮東線戰(zhàn)場,接替第42軍的防務,阻擊北進的聯合國軍。然而當全軍先頭的79師乘車快到輯安時,突然接到軍委緊急命令,要改從安東(今遼寧省丹東市)直接入朝。于是79師只好掉頭返回,后續(xù)部隊也都更改了行軍路線。走在中間的80師部隊奉令直接從沈陽南下,率先經安東過鴨綠江進入朝鮮。他們正趕上第一次戰(zhàn)役的尾聲,準備配合志愿軍第50軍殲擊沿西線北上的英軍第27旅。在第27軍陸續(xù)進入朝鮮集結時,西線聯合國軍第8集團軍主力已撤至清川江以南,志愿軍司令部下令各軍停止追擊,第一次戰(zhàn)役宣告結束。由于西線聯合國軍已退,而東線美第10軍仍在北上,對西線側翼威脅甚大,因此志愿軍司令部又令第27軍已入朝部隊撤回安東,準備改從臨江入朝,投入東線戰(zhàn)場救火。
這樣一折騰,第9兵團的后衛(wèi)第20軍就變成了前衛(wèi),一路不停直接開到輯安入朝。而為了避免部隊太多導致擁擠,第27軍從安東返回沈陽后,奉命經通化開往臨江方向入朝。第26軍作為兵團預備隊,開往撫順待命,準備在第27軍之后從臨江入朝。這時發(fā)生了一件對第9兵團入朝作戰(zhàn)影響非常重大的事情:原定在東北補充的寒帶冬裝護具落空,各軍只能身著華東地區(qū)的薄棉衣,經過沿途車站有什么拿什么,悲壯地進入了嚴寒的朝鮮東線蓋馬高原。
關于第9兵團的冬裝棉衣問題,頭緒復雜,可以寫一篇大論文。相關專門文章也有很多,在此就不多述了。反正結果便是:前衛(wèi)第20軍只領到了東北軍區(qū)部分干部戰(zhàn)士臨時脫下來運到車站的皮帽、棉鞋、大衣,全軍絕大多數人員則身穿薄棉衣,頭戴無帽耳的布質大檐帽,腳穿回力黃膠鞋入朝。還有的人扔了大檐帽卻沒換到棉帽,只能光著腦袋過了鴨綠江;第27軍情況要強一些,由于從安東返回第二次繞經沈陽、通化到臨江,在沿途補充了不少東北軍區(qū)緊急調運來的棉大衣、厚棉衣、棉帽、大頭鞋等,一多半人好歹是套巴上了;兵團預備隊第26軍在撫順停留了一個星期,還經過了雪地訓練,按說時間上比較充裕。但由于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上的問題,本來由東北負責的冬裝沒有及時趕制出來,趕制出來的又未能及時組織運輸。結果第26軍也沒有發(fā)到多少厚棉衣,只是補充了部分棉大衣,多數人換上了棉帽子,干部增發(fā)了一件棉背心,幾乎人人都發(fā)了點棉花——可以用手巾包起來縫上捂在耳朵上。就這樣,打響了著名的抗美援朝長津湖之戰(zhàn)。
按照第9兵團的作戰(zhàn)部署,集中第20軍、第27軍所屬8個師,殲擊沿長津湖水庫東、西、南側之新興里、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地區(qū)北上的美陸戰(zhàn)1師、美7師一部,同時警戒牽制社倉里的美3師,戰(zhàn)斗于11月27日夜發(fā)起。其中第27軍擔任正面主攻,以79師攻擊長津湖西岸的柳潭里;80師和81師1個團攻擊長津湖東岸的新興里;81師主力2個團在赴戰(zhàn)湖地區(qū)警戒美7師一部,掩護軍主力的側翼;94師為軍預備隊,正向長津湖地區(qū)開進,擬用于攻擊柳潭里方向。此時,第27軍軍長已換成了華野4縱陶勇麾下的悍將彭德清。
由于天寒地凍,糧食缺乏,火力薄弱,第9兵團與具有極大空地火力優(yōu)勢的美軍猝然碰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艱難戰(zhàn)局,這一仗打得是尸山火海,血紅雪黑。
按照預先偵察獲得的情報,柳潭里有美軍2個營,79師用3個團去攻擊,還有第20軍59師在柳潭里以南的死鷹嶺地區(qū)阻斷柳潭里與下碣隅里之間的聯系,這一仗看起來是十拿九穩(wěn)。然而一經交手才知道,柳潭里地區(qū)的美軍不是2個營,而是陸戰(zhàn)1師2個團加2個多炮兵營!結果79師僅憑借步槍和手榴彈去攻擊柳潭里美軍以火炮、車輛及一輛坦克組成的環(huán)形防御,同時還要遭到空中美軍飛機的狂轟濫炸,戰(zhàn)斗打得是艱難極了。僅僅在戰(zhàn)斗的第一個晚上,79師就與防守美軍在柳潭里各外圍陣地上進行了反復爭奪,雙方均傷亡慘重。打到11月28日白天,79師雖奪取了1403高地和1240高地,并控制著1384高地和1282高地部分地區(qū),迫使柳潭里美軍收縮了防御范圍,但是79師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有5個營傷亡過重失去了戰(zhàn)斗力。其中遲浩田所在的235團與美軍反復爭奪1282高地和1384高地,在付出600多人以上的傷亡后,同美軍在陣地上形成了對峙,一時難以再擴展戰(zhàn)果?!皾系谝粓F”一晚上就打掉了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員,此前還從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惡仗!遲浩田的3營作為團預備隊還好一點,擔任主攻的1營、2營都打得傷亡過半了。為了守住已奪取到的部分陣地,235團團長王歧秀不得不動用預備隊3營中的“濟南英雄連”7連上陣地進行支援。
28日79師轉為對已攻占陣地的固守,并繼續(xù)在對峙陣地上與美軍進行爭奪。從29日開始,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員陶勇根據戰(zhàn)況調整了作戰(zhàn)部署:集中第27軍80師、81師圍殲兵力相對較少的新興里之敵;第20軍59師和第27軍79師對柳潭里之敵、第20軍58師對下碣隅里之敵分別進行鉗制性攻擊,以保證新興里戰(zhàn)斗的順利進行;同時調第27軍預備隊94師和兵團預備隊第26軍兼程南下參戰(zhàn)。此后,79師除在幾個重要陣地上繼續(xù)與敵人爭奪外,在整體上形成了與柳潭里美軍對峙的態(tài)勢。
在冰天雪地的長津湖戰(zhàn)場,志愿軍不僅要與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浴血奮戰(zhàn),還要與嚴寒的天氣和極度的缺糧艱難抗衡。就在與敵人對峙的幾晝夜里,嚴寒與饑餓造成了79師大量減員,到后來全師僅剩下不到一個團的人員還能作戰(zhàn)。遲浩田的3營也有大量人員凍傷餓倒,一個營剩下不到一個連。不過遲浩田很幸運,由于早年聽闖過關東的父親介紹過防寒經驗,于是在戰(zhàn)斗間隙和雪地潛伏時經常拿雪搓一搓臉及手腳,并注意身體重要部位的保暖,最后竟然成了全營唯一沒有凍傷的人。到了晚年,遲浩田回憶起長津湖之戰(zhàn)時仍然記憶猶新,唏噓不已。
激戰(zhàn)到12月1日,在新興里被圍的美7師31團支隊基本被第27軍殲滅。與此同時,柳潭里被圍的美軍也只好在飛機大炮掩護下拼命向下碣隅里方向突圍。第27軍軍長彭德清決心在運動中追殲美軍,命令79師組織部隊向逃跑之敵全線出擊。由于79師傷亡太大,僅剩下5、6個連兵力,彭德清又下令將軍部的勤雜人員和警衛(wèi)分隊一部編成了2個連,緊急補充給79師。就這樣,79師對南逃美軍展開了艱難追擊。235團也進行了重新組織,其中3營由副教導員遲浩田和7副連長辛殿良率領7連,副營長高云龍率領9連,連夜向據守柳潭里幾個高地掩護主力南撤的美軍發(fā)起攻擊。遲浩田非常善于總結經驗,他認真揣摩了前幾天攻擊美軍陣地時的經驗教訓,因而在重新編組兵力時作了充分準備,有效組織了火力掩護,并再三告誡戰(zhàn)士們要注意協同和戰(zhàn)術動作。結果當攻擊發(fā)起后,7連、9連借夜色掩護悄悄摸上高地,一個猛撲就擊潰了還在烤火的美軍,拿下了山頭,打了一個漂亮仗。
緊接著團長王歧秀、政委胡明命令3營組織1個加強排,盡快打通和237團的聯系。任務又落到了遲浩田頭上,他從8連抽了1個班,從7連抽了2個班,組成1個加強排,與辛殿良共同指揮。為了確保戰(zhàn)斗必勝,遲浩田從營里劃拉來了18支沖鋒槍、5支步槍、3挺輕機槍,裝備給了全排,并保證人手有8-10枚手榴彈。同時還組織2挺重機槍、1門92式步兵炮和2門迫擊炮編成火力隊,作為火力支援。戰(zhàn)斗發(fā)起前,遲浩田進行了激動人心的宣傳鼓動工作,激勵得全排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為了出敵不意,戰(zhàn)斗選擇于白天打響。在火力隊的有效掩護下,遲浩田和辛殿良帶領這個排猛打猛沖,動作迅速,一口氣連續(xù)攻克1340、1300、1200等4個高地,以傷亡2人的代價殲敵30多人,繳獲20多支槍、1門無坐力炮,一個半小時向南推進兩公里多,順利地與237團接上了聯系。戰(zhàn)斗剛剛結束,王歧秀團長就打電話來,夸獎遲浩田及全排人員為白天進攻取得了經驗,并表示要給他們立功。
彭德清知道遲浩田排的英勇戰(zhàn)績后,既高興又擔心。高興就不用說了,擔心也很自然,遲浩田是全軍聞名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而辛殿良更是曾先后立功10余次,榮獲過“華東一級人民英雄”稱號。這兩個戰(zhàn)斗英雄都是部隊基層干部中的精華骨干,現在放到一個排里打沖鋒,傷亡一個都不好說,如果同時傷亡,那對士氣的影響就太大了。因此,彭德清很快下令,叫遲浩田回營里指揮,叫辛殿良下陣地回連部。就這樣,在第9兵團減員近半的這場大血戰(zhàn)中,遲浩田和辛殿良毫毛未損,都被保留了下來。到后來第27軍評功評獎時,遲浩田和辛殿良均被評為一等功臣。
長津湖之戰(zhàn)最終以第9兵團逼退了美第10軍的慘勝而告終。在這次戰(zhàn)役中,第9兵團殺傷美軍及仆從軍約7000人左右(另有非戰(zhàn)斗減員7300余人),而自己戰(zhàn)斗傷亡和非戰(zhàn)斗減員達5萬多人。其中第27軍統(tǒng)計殲敵5065人,自身陣亡2660余人,戰(zhàn)傷4035人,凍餓減員1.13萬人,共計減員1.8萬人,減員率達36%(以上數據來自《抗美援朝戰(zhàn)爭衛(wèi)生工作總結 衛(wèi)生勤務》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 1988年3月第1版 第327頁)。打到戰(zhàn)役最后階段時,第27軍4個師只能縮編為39個步兵連和4個機炮連,每連不過40-50人,戰(zhàn)斗人員僅有2000余人。其中79師減員達4454人,只能縮編為5個步兵連和2個機炮連,是全軍各師中損失最大的。而遲浩田所在的235團能戰(zhàn)斗的只剩下1個多連,“濟南第一團”的老底子幾乎都打光了!這是何其慘烈的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