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親子教育 > 綜合教育信息 > 正文
親子教育
  • 最可悲的教育,莫過于寒門養(yǎng)“貴子”
  • 時間:2019-01-30 19:39:30        編輯:xinzhengjiaoyu        點擊量:3571次
  • 最可悲的教育,莫過于寒門養(yǎng)“貴子”
    現(xiàn)在的父母就算沒有富甲天下,也要傾其所有、勒緊褲腰帶地富養(yǎng)孩子。
    前段時間的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文章刷爆朋友圈。
    一個在企業(yè)當高管的媽媽,月薪三萬,女兒在廣州某外語學(xué)院附屬名校讀五年級,家里大頭支出由老公搞定,暑假女兒去一趟美國游學(xué),10天20000元,女兒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7月份鋼琴考級,每周要上兩節(jié)鋼琴課,200元一節(jié),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語、奧數(shù)、作文三科培訓(xùn)班6000元,這幾項加起來就要35000元了……
    其實不論富人家還是窮人家,所有家庭都本著“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觀點不顧家庭資源多寡和孩子的天賦差異,就算傾盡所有也要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和教育資源。
    然而,也許他們會在無形中把孩子養(yǎng)成了白眼狼。
    8月12日,浙江義烏一母親每月給孩子1200元生活費卻被孩子反問“是不是親生的”。
    8月17日,重慶大學(xué)生嫌1500元生活費太少躲網(wǎng)吧“抗議”父母,最后父母只好妥協(xié)增加500元生活費。
    普通家庭,父母節(jié)衣縮食也要把孩子當“富二代”養(yǎng),換來的是卻是孩子的自私自利,虛榮無度。
    最可悲的教育,莫過于寒門養(yǎng)“貴子”。
    父母傾其所有換來孩子的歲月靜好
    有媒體在北京大學(xué)生群體中做了一個關(guān)于月生活費的隨機調(diào)查:
    結(jié)果顯示,近三成在京大學(xué)生月生活費超過1600元,其中餐飲占比高達48.16%,購買穿戴用品和社交娛樂位于第二、第三,部分同學(xué)缺錢時還會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借貸產(chǎn)品。
    張同學(xué)說他父母每個月給他2000元,有時仍感覺吃緊,“吃飯一天大約40元,一個月1200元就沒了,再加上健身聚餐零食這些,一個月至少得800元吧,有的男生抽煙一個月差不多300元?!?/span>
    比起男生,女生對生活費的預(yù)期要普遍高一些,每個月除了固定的花銷外,還要預(yù)留出一筆“置裝費”,用來買衣服包包化妝品等。
    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部分父母不管自己過得多艱難,也要想盡辦法把最好的留給孩子。
    杭州一名男子患重病住院,確診為肝癌晚期,寢食難安,呼吸急促。
    女兒讓他多吸幾口氧,他卻說自己能透得過氣來。
    女孩是男子抱養(yǎng)的,并非親生。如果不是這場癌癥,她并不知道爸爸的愛如此深沉。
    后來,爸爸跟她說實話,“我總希望能給你多省兩塊錢用用……”聽到這里,女兒不禁淚目。
    “1個小時的氧氣費才4塊錢??!”
    我們父母這一代人大都吃了很多苦,都被窮怕了。
    就算累死累活也不能讓孩子走上自己的舊路,去品嘗為了錢發(fā)愁獨坐到天亮的滋味,去體驗為了工作當“孫子”扇自己耳光的心酸。
    為了孩子今后能活得輕松,“富養(yǎng)孩子”的理論被無數(shù)家長奉為圭臬。
    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談吐不凡,姿態(tài)優(yōu)雅的王子公主,養(yǎng)尊處優(yōu),歲月靜好。
    但是,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也無法憑空去假裝身處在某個階層。
    裝得再真,也是假的,騙不了別人,只會誤了孩子成長。
    父母用低聲下氣換來了光鮮亮麗的白眼狼
    富養(yǎng)大的窮孩子,容易變得自私自利,虛榮無度。
    有網(wǎng)友問,普通家庭富養(yǎng)出來的女兒會怎么樣?
    答:見利忘義,無腦無德。
    有這樣一則新聞,重慶一名13歲的小學(xué)生偷拿父母的養(yǎng)老錢,一個半月就揮霍掉21萬。
    這個孩子的父親50歲時才老來得子,因此把孩子看得很重,要什么都給。
    這21萬是老家的征地賠償款,加上他平時的一點積蓄,留作養(yǎng)老的錢。
    某天,鄰居悄悄告訴父親,你兒子帶著一幫人在外面花錢厲害得很,有時候一天要花掉兩萬多。
    這才發(fā)現(xiàn),養(yǎng)老錢被熊孩子偷偷拿去揮霍了。
    才小學(xué)六年級,就是一副西裝革履的打扮,請同學(xué)朋友到景區(qū)里吃喝玩樂泡溫泉,在同伴面前充闊氣。
    為了逃學(xué)玩耍,他經(jīng)常偷偷地用父親手機給班主任發(fā)信息,稱自己生病了,需要休息幾天。外出時還會叫上幾個成年摩托司機一起,每天給司機200元的車費,并包吃包住。
    他還說,自己很享受這種被別人叫“大哥”的感覺。
    父母尚在茍且,他卻在炫耀詩和遠方。
    被富養(yǎng)大的窮孩子,不但不知足,不知道感恩和體貼父母,還會生出愛慕虛榮、自私自利、不學(xué)無術(shù)的壞毛病。
    在日本電影《不求上進的玉子》中,女主角玉子完成大學(xué)學(xué)業(yè)后,就成了一個終日百無聊賴的“家里蹲”。
    玉子的父親善次,早年和妻子離婚,只有一個女兒和他相依為命,因此他愿意為女兒做牛做馬。
    啃老族,就是像玉子這樣被嬌生慣養(yǎng)長大的一群人。
    他們做不了吃苦的工作,又成不了自己想成為的人,日復(fù)一日,于是變成了啃老族。
    機場弒母的留學(xué)生汪佳晶,留日五年,從未打過工,學(xué)費和生活費都靠母親每月7000元人民幣的收入來出。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他竟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這些悲劇都在警醒著我們,被富養(yǎng)大的孩子不知道生活的艱辛,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
    他們活得青春無敵、過得光鮮亮麗,卻看不見身后負重前行的父母。
    父母為了讓孩子能過上更好的生活,還在向人低聲下氣。
    真正的富養(yǎng),富在見識和眼界
    在焦慮的現(xiàn)代社會,“富養(yǎng)”早已被人誤讀。
    父母們簡單地將“富養(yǎng)”理解為“砸錢”,窮盡一切也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zhì)條件。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往往走向兩個極端:
    要么成為被金錢控制的奴隸,要么變成天真爛漫的“圣母”。
    然而,真正的富養(yǎng),富在養(yǎng)見識和眼界。
    真正優(yōu)質(zhì)的教育從來不是購買就能獲得的,之前北京狀元說“現(xiàn)在的狀元都是家里很厲害的那種”時,中國家長不應(yīng)該為經(jīng)濟不夠優(yōu)越而焦慮,而應(yīng)該反省有沒有在精神上富養(yǎng)過孩子。
    如果父母平時在家就喜歡打牌,家里除了電器說明書之外,連一張帶字兒的紙都找不到,不可能養(yǎng)出飽讀詩書的孩子。
    父母自己不愛學(xué)習(xí),卻花大價錢去買學(xué)區(qū)房,聽起來很感動,但其實是一種昂貴的偷懶,其實是在為子女教育上的不作為買一個心安理得。
    在超級演說家的舞臺上,曾有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90后女孩,劉媛媛。
    她在《寒門貴子》的那篇演講稿中,提到過自己出身貧寒,“我們家都不算寒門,因為連門都沒有?!?/span>
    她的父母是一對普通的農(nóng)村夫婦,目不識丁,靠著拼命打工,出賣勞力供著她和兩個哥哥念大學(xué),貧窮的家庭沒有給她物質(zhì)上的財富,但卻教給了她正直的品性,進取的精神。
    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中曾發(fā)表過這樣一段演說:
    “有些人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有些人出生連爸媽都沒有,人生跟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的人生是怎么樣,完全決定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感動,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動的一生;你一輩子都立志于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說出這樣話的人,才是真正被富養(yǎng)大的孩子。
    在央視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中,16歲復(fù)旦附中的美少女武亦姝圈粉無數(shù),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武亦姝,在舞臺上表現(xiàn)出的自信與從容,令人折服。她至少有2000首詩詞的儲備量,用她的話講就是,“先搶下來再說,反正我都會的?!?/span>
    但她并不是一個詩詞的復(fù)讀機,而是出于熱愛,更是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
    武亦姝對古詩文的愛好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她父母喜歡閱讀,家中藏書很多。
    凱特·福克斯在《英國人的言行潛規(guī)則》中說,英國人如何衡量一個人在社會中上層?并不是看他的財富,他開什么車,穿什么牌子,而是,看他的書柜上放著什么書,家里的食物和酒,以及房間是否凌亂。 
    古今中外,但凡優(yōu)秀之人,都是有見識有眼界的人,而這些見識和眼界都來源于孜孜不倦的閱讀。
    Facebook的創(chuàng)辦人扎克伯格會在工作之余用大量時間的閱讀來提升自己的見識和開拓眼界,他的讀書習(xí)慣很嚴苛自律,保證能在15天左右讀完一本書。 
    他說:“讀書讓我明智,讓我深入地探討身邊的事,而且書中的見解,比當下多數(shù)的媒體報道都要深刻。平時我要多花時間看書,而不是只看新聞。” 
    馬云也是這樣,從小到大,一直堅持閱讀,不斷刷新自己的見識,以此來挑戰(zhàn)新領(lǐng)域。
    所以,不是在家里擺了一柜子書,孩子就會讀,也不是給孩子買學(xué)區(qū)房,孩子就能成狀元。
    而是在家里營造熱愛讀書的氛圍,父母引導(dǎo)陪伴,共同探索,這樣才會幫孩子養(yǎng)成終生熱愛學(xué)習(xí)的好習(xí)慣。
    西方精英教育堅持一個育人準則:終身學(xué)習(xí)和全面成長。這是保證財富代際傳承的必要條件。
    所以,“富養(yǎng)”并不是滿足孩子的所有物質(zhì)要求,而是富在養(yǎng)見識和眼界。
    最好的富養(yǎng),是給孩子很多很多的愛
    在韓劇《請回答1988》里面,雙門洞的孩子都是“富養(yǎng)”長大的。
    富在精神世界,富在給孩子很多很多的愛。
    女主角成德善,父親是老實本分的銀行職員,母親是家庭主婦,家里有三姐弟。
    一家人本來過著平淡的生活,卻因父親替人擔保失利而欠下一筆巨債,從此一家人搬進陰冷潮濕的地下室生活。
    德善爸爸是一個“濫好人”,在家里十分窘迫的時候,仍會照顧路邊老奶奶的生意。
    德善媽媽是一個勤儉持家的主婦,會把一筐土豆變著花樣地做給家人吃,盡力呵護三個孩子的成長。
    孩子們也從父母身上繼承了賤兮兮的樂觀、窮兮兮的精致,以及慫兮兮的好強。
    雖然生活很清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好像比什么都開心。
    給孩子很多愛,他們才會明白家人永遠是最重要的,也許貧困的家庭讓他們過早的感受到了成人世界的不易,但也更加懂得感恩父母,進而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畢淑敏在《生活要有暖和光》中寫道,“胸中裝滿深切的愛,生活就會燦爛千陽。內(nèi)心保持沸騰,世界也為你綻放?!?/span>
    沒有人不希望孩子成龍成鳳,但既不能以父母的權(quán)威來凌虐逼迫孩子,也不能
    傾其所有把孩子養(yǎng)成白眼狼。
    真正的富養(yǎng),在于精神的富養(yǎng)。
    是在生活的苦難面前堅強、堅韌,在孩子的教育中慈愛、溫柔,身體力行做孩子最好的導(dǎo)師和榜樣。
    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體貼父母的不易,引導(dǎo)孩子依靠勤奮和付出才能改變貧苦的生活。
    讓他們明白唯有精神的成長、意志的堅強,以及勇氣的磨練,才能成為耀眼的星辰。
  • 上一篇:這13道“保命題”,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
  • 下一篇:滿分作文,震撼8億人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