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妃如何安撫發(fā)脾氣的孩子?3個動作很關鍵
01
面對孩子在公共場合發(fā)脾氣,大概是爸媽很難忍的事情吧。
因為既煩躁,又令人尷尬。
有媽媽說,孩子太小根本會管周圍人的眼光,
在公共場合鬧起來的時候,
恨不得他身上有個開關,能夠讓她按一下,把孩子給“斷電”。
其實爸媽可能是握有這樣的開關的。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是英國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一家人出行,小夏洛特公主突然發(fā)脾氣,凱特王妃很快“安撫”了她。
看了看這個視頻,雖然聽不到凱特王妃到底說了什么,但是這幾個安撫動作爸媽們一定可以學到,堪稱安撫公開場合發(fā)脾氣孩子的教科書動作。
在5天對波蘭和德國訪問之后,威廉夫婦一家準備坐飛機回倫敦。
就在上飛機之前,小夏洛特公主突然開始發(fā)脾氣。
似乎是在手上的“文件”被拿走之后開始生氣地跺腳。
凱特王妃一開始想用別的東西分散一下小夏洛特的注意力,指了指前方。
但是不管用,小夏洛特脾氣完全沒消解,還坐到了地上。
凱特王妃迅速抱起了她。
之后就如新聞報道,
夏洛特公主很快就停止了發(fā)脾氣,
順利的和爸爸媽媽以及哥哥走進了飛機。
02
如何安撫在公開場合發(fā)脾氣的孩子,幾乎是所有父母的難題。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王妃,天下爸媽面臨的難題都是相近的。
凱特王妃安撫住孩子的過程非常短,但卻有幾個關鍵動作,媽媽們可以借鑒。
1. 和孩子保持視線水平
如果爸媽蹲下來和孩子平視,
或者把孩子抱到高處和自己平視,
其實是在傳遞一個信息——
我沒有不認可你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我接納你的情緒。
2. 通過一些話語幫助孩子表達感受
我們不知道凱特王妃具體給孩子說了什么,
但是看得出來她一直在和孩子對話。
很多兒童心理學家建議父母此時用短句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比如“我知道你現(xiàn)在生氣了,因為你走累了”,
“你覺得很委屈所以生氣了對嗎?”等等。
孩子只能感覺到自己的情緒,
但不一定清楚這個情緒出現(xiàn)的原因,
甚至沒辦法用語言表達它們。
如果父母幫忙表達出來,孩子的憤怒情緒可能很快過去。
3. 對待年齡小的孩子,一定要和他們身體接觸,比如撫摸和擁抱
很多孩子不僅害怕別人的憤怒,也害怕自己的憤怒。
對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他們其實不喜歡“發(fā)脾氣”的自己。
當父母在他們發(fā)脾氣的時候不是遠離,
反而是接近他們的時候,其實是在用行為傳遞這樣的信號——
我不會被你的“憤怒”嚇唬到,即便你發(fā)火,
我也還是愿意陪著你,安撫你,不會離開你。
4. 如果孩子出現(xiàn)打人行為怎么辦?
有些孩子會在發(fā)脾氣的時候打爸媽。
對于孩子來說,“打”父母和成人對“打”的定義有很大差別,“打”是一種“想要身體觸碰”的信號。
如果孩子打父母,用什么辦法會比較好呢?
著名親子專家林文采老師在自己《心理營養(yǎng)》這本書里專門提到了各種處理孩子“打人”行為的方法,比如,父母可以通過輕輕抓住孩子的手,制止他們不打人的動作。
制止的時候態(tài)度要溫和而堅定,讓孩子知道不可以用這種暴力方式處理情緒。
對于有暴力行為的孩子,父母還可以用“隔離法”。
一個在公共場合會打爸爸媽媽的孩子,
在家里也是非常容易出現(xiàn)這種行為的孩子。
所以隔離法通??梢栽诩依镞M行。
隔離法具體怎么做呢?
如果是在家里出現(xiàn)了打爸爸媽媽的行為,
就給孩子規(guī)定一個角落,告訴他:
你做錯事情,所以要一個人待在這里站一會兒,到時間我會過來見你。
在隔離期間,父母不可以和孩子說話,
甚至不看孩子,如果他跑走,要把他抱回去,不能半途而廢。
使用“隔離法”時要注意:
不要把孩子關在密閉空間或者小黑屋;
且只有出現(xiàn)攻擊、打人行為時才用。
2歲以上的孩子都可以用這種方法,
每次隔離時間不宜過長,2歲孩子兩分鐘,3歲孩子3分鐘,以此類推。
03
對于發(fā)脾氣的孩子,父母的應對方式非常關鍵。
孩子發(fā)怒的時候是他們在經(jīng)歷“失控”的時候。
如果父母被他們情緒影響,也開始發(fā)怒,
他們失控感可能會變得更強,哭的更厲害,吵鬧得更兇。
也有些孩子會被父母的怒火震懾住,
將更多負面情緒壓抑在自己身體中,在別的地方爆發(fā)出來。
所以父母首先要“掌控住”當下狀況,
孩子發(fā)怒,父母未必要被他們的情緒“牽引”,
而是應該更加鎮(zhèn)定,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應對在公共場合發(fā)脾氣的孩子,爸爸媽媽記住3個動作:
視線平視;
和孩子講話;
身體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