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道士墓①
何宗皓
仙人洞府何處尋?
蒙山殘碑遺跡存。
白云巖②下松柏翠,
棋盤石③邊金泉④深。
青龍白虎⑤作護(hù)衛(wèi),
琴臺(tái)⑥鐘聲坐相聞。
修心如是眾皆羨,
回首來路已無人。
注:
①蒙山道士墓:白云巖道人墓地在山東省平邑縣蒙山中南部半山腰,清虛古觀東側(cè),埋有歷代道人百余人,荒冢累累,斷石殘碑,橫臥豎立,不下六十余通。明朝詩人李炯然在(蒙山仙洞)中贊其曰:“仙人飛去向蓬山,洞府無人敞不關(guān)?!稳站璧霉诿嵯?,此身來伴白云閑”。道家墳?zāi)狗Q洞府,道士去世稱升仙,道觀稱叢林。
②白云巖:道教場(chǎng)所,位于蒙山中南部。古人云:龜蒙之東南迢遞而下,蔚然深秀者,即白云巖也。它屬于全真教中的華山派。道光九年《修白云巖記》記載:軒轅帝時(shí)有蒙山老人,后有羨門子、列國琴高,漢朝時(shí)欒巴、董京威,晉朝賀元,宋朝皇甫希永、張紫陽,元朝徐雙宜、喬仝,明朝楊真人等皆于白云巖飛升仙路。以上除宋朝皇甫希永、明楊真人有志記載外,其余皆為傳說。而真正在此修觀傳道者,當(dāng)為明朝華山派第八代道人張演浩。他于明朝天啟三年(1663年)結(jié)廬茲巖,創(chuàng)建白云巖清虛古觀。在華山派中占有重要位置,與全國許多重要叢林關(guān)系密切,“天下叢林半出本山派下”。號(hào)稱“天下第一觀”的北京白云觀第二十代方丈高仁峒、蒙陰雨王殿監(jiān)院尹仁遂、著名詩人王本敬等均為該觀弟子。
③棋盤石:沿“二虎”西下有一崖,高約數(shù)丈,其上刻有“太古”二字?!疤拧敝嫌幸豢冒倌旯艠?,老干虬枝,繁葉蔽日,樹下有一米見方的石棋盤。
④金泉:棋盤北望是著名的“金泉”,字大如斗,有歐體筆意。據(jù)志記載,舊時(shí)泉水濠泓曲折,穿清虛觀客舍而過,今遺跡猶存。
⑤青龍白虎:琴臺(tái)東有“龍”、“虎”兩個(gè)摩崖石刻大字,傳說此為“二虎”。
⑥琴臺(tái):白云巖下有一巨石,上有“琴臺(tái)”二字,為道人練琴之處。白云巖道人王本敬曾專門賦詩歌頌之:“爽氣滿秋空,琴臺(tái)地半弓?!購椣彝庖?,天際有飛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