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這事兒,有人喜歡獨酌自飲,有人喜歡拉幫結(jié)伙,圖個熱鬧。在我國漫長的飲酒文化當中,因為喝酒而出名的“團伙”可算是不少,其中最年長的一個“團伙”——香山九老。
“香山九老”指的是白居易、胡臬、吉皎、盧貞、張渾、劉貞、李元爽(中國有歷史記載活的年紀最大的人,唐代白居易在《九老圖詩序》一文中提到,死時136歲)、鄭據(jù)、釋如滿,這九位老人對唐朝末年的朝廷非常不滿,因看不慣世俗,又因志趣相投,故在洛陽香山結(jié)為“九老會”,因此得名“香山九老”。
香山九老,又被稱為“洛中九老”、“會昌九老”, 由唐代胡杲、吉皎、劉貞、鄭據(jù)、盧貞、張渾、白居易及李元爽、禪僧如滿9人組成。唐朝末年,朝廷的腐敗,這九位老人因看不慣世俗之惡,又志趣相投,便在洛陽龍門之東的香山結(jié)為九老會,因此得名“香山九老”。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三月廿一日,白居易在自己家中宴請胡杲、吉皎、鄭據(jù)、劉貞、盧貞、張渾六位老友,并賦《七老會詩》記述此事:“胡、吉、鄭、劉、盧、張等六賢,皆多年壽,予亦次焉。偶于敝舍合成尚齒之會,七老相顧,既醉且歡。七人五百八十四,拖紫紆朱垂白須。手里無金莫嗟嘆,樽中有酒且歡娛。吟詩兩句神還王,酒飲三杯氣尚粗。巍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孫扶。天年高過二疏傅,人數(shù)多于《四皓圖》。除卻三山五天竺,人間此會更應(yīng)無。
同年夏,在龍門香山寺,白居易又與八位老人舉行了一次“尚齒會”。此次聚會又增加了李元爽、禪僧如滿兩位老人。詩人在《九老圖詩》中記曰:“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絕倫,同歸故鄉(xiāng),亦來斯會。續(xù)命書姓名年齒,寫其形貌,附于圖右。與前七老,題為九老圖。仍以一絕贈之。雪作須眉云作衣,遼東華表鶴雙歸。當時一鶴猶希有,何況今逢兩令威?!?br />
當時白居易為了紀念九老的集會,曾請畫師將九老及當時的活動描繪下來,這就是“香山九老圖”的由來。后人思慕這段風雅韻事,因而也產(chǎn)生了許多描繪老賢者們燕集的作品。
“香山九老”退身隱居,遠離世俗,忘情山水,耽于清淡,他們的集會記錄了一種悠閑自得的生活方式,更是古代文人雅士隱逸思想的深刻體現(xiàn)。
那九老到底有多老呢?
洛中遺老李元爽,136歲;
禪僧如滿,95歲;
胡臬,89歲;
吉皎,88歲;
劉貞,87歲;
鄭據(jù),85歲;
盧貞,83歲;
張渾,77歲;
白居易,74歲。
是否驚呆了?九老當中最為年長的竟然有136歲!不得不感嘆酒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還是很大的。
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喝酒有利于長壽的原因,在于酒不僅有活血的作用,還有調(diào)節(jié)情緒的功能,適當?shù)仫嬀瓶梢宰屓颂幱谝环N愉悅的狀態(tài)。
可以想象,在當時的黑暗政治之下,“九老”以酒會友、以酒消愁,亦是自尋歡樂的豁達生活寫照。如今太平盛世,更應(yīng)邀朋小酌、把酒言歡,品味那鐫刻在酒杯里的豪放與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