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位作者聯(lián)合在《洛杉磯時報》發(fā)表評論,稱此次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美國的大暴發(fā),毫不留情地揭示了美國政府在國家威脅研判方面的短視。
文章的兩位作者分別是拉詹·門農(RAJAN MENON)和威廉·魯格(WILLIAM RUGER)。前者是紐約城市學院國際關系學教授。后一位是查爾斯·科赫研究所(Charles Koch Institute)研究和政策事務部的副主任,同時也是阿富汗戰(zhàn)爭的退伍軍人。
文中說道:在過去的二十年間,美國政府在應對國家威脅時,重點防范“9·11”式的恐怖襲擊,認為這是“毫無疑問”的重中之重。然而,對美國人生命安全的最新威脅,卻來自一個甚至肉眼都看不到的微生物。
把國家安全的注意力擴展到一系列內外風險上實屬不易,但新冠疫情讓我們看到,美國在理解什么叫“首要威脅”時,一直非常短視。
文中表示:目前的局勢非常清楚,與其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建立醫(yī)院學校,不如加強本土的口罩和呼吸機的生產與科技投資來應對疾病。
然而現(xiàn)實卻是,華盛頓在對外政策方面,一直聚焦在一個標準化的威脅清單上。其中大部分內容存在夸大,且與美國人日常生活毫不相干。美國對外政策的核心,是堅持通過全球范圍頻繁使用軍事力量,來維持美國的領導力,同時排擠國內需求。
其結果,是一個針對發(fā)達國家的,不斷增長且昂貴的安全承諾,和2020年高達738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無盡戰(zhàn)爭,已導致7000多美國人丟掉了性命,并耗費了近6萬億美元的軍費。美國人向來因高效而自豪,但誰能擔保伊拉克戰(zhàn)爭和阿富汗的“國家建設項目”能體現(xiàn)出財富的有效利用?或讓美國人的生活更加安全?
在任何合理的審視下,在這兩次戰(zhàn)爭都是失敗的。然而它們一直的茍延殘喘,這個國家已經開始習慣了它們的存在。
這并不令人驚訝,盡管美國政府信誓旦旦地堅稱,這兩次戰(zhàn)爭對保護美國至關重要,但它的代價卻要由一小部分美國人承擔——士兵和他們的家庭。大部分美國人沒有受到直接影響,也沒有被迫作出犧牲。所以當華盛頓依托全國的信用卡消費來支付軍事沖突,順便打造了23萬億美元的國家債務的時候,人們并沒有提出質疑。
在美國國內有著“全國自殺疫情”,每12分鐘左右,美國就有人自殺。自殺率自1999年上漲了近三分之一,從每10萬人中10.5人增長至14人。
在2018年,在美國有4680人死于吸毒過量。西弗吉尼亞州、特拉華州、俄亥俄州和新罕布什爾州等都出現(xiàn)了驚人的死亡率,高達每10萬人中50人。
自殺和吸毒過量很少被描述成嚴重的國家安全威脅。自動化帶來的就業(yè)風險、醫(yī)保中額外費用的暴漲,還有高等教育失控的學費等都對美國人的福祉構成了更大的威脅,卻很少被考量。
現(xiàn)在,美國正經歷著自1918年大流感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包括口罩、防護服和呼吸機在內的醫(yī)療物資在全國范圍內都供應短缺。醫(yī)院可能要被迫作出誰生誰死的抉擇,而美國社會沒有完備的系統(tǒng)來保證每個公民獲得醫(yī)療服務,這對經濟的影響已經十分嚴重。
作者在最后呼吁,此次COVID-19疫情的肆虐應該促使美國政府重新審視那份早已過時的威脅清單,重新回到利用有限資源來解決美國人實實在在面臨的威脅。忽略這些的對外政策將無法獲得國內的支持,因此也將在國外以失敗收場。(央視記者 殷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