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至秦,王庭迎,謂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zhí)?。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竊閔然不敏。”敬執(zhí)賓主之禮,范雎辭讓。
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jiān)唬骸跋壬我孕医坦讶??”范雎曰:“唯唯?!庇虚g,秦王復(fù)請,范雎曰:“唯唯?!比羰钦呷?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謝曰:“非敢然也。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陳者,皆匡君臣之事,處人骨肉之間。愿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誅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被發(fā)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bǔ)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guān),夜行而晝伏,至于蔆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吳市,卒興吳國,闔廬為霸。使臣得進(jìn)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fù)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發(fā)而為狂,無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bǔ)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dú)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yán),下惑奸臣之態(tài),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闇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yuǎn),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狈饿略侔荩赝跻嘣侔?。
譯文:
范雎來到秦國,秦昭王在宮庭里迎接,秦王對范睢說:“我很久以來,就該親自來領(lǐng)受您的教導(dǎo),正碰上要急于處理義渠國的事務(wù),而我每天又要親自給太后問安;現(xiàn)在義渠的事已經(jīng)處理完畢,我這才能夠親自領(lǐng)受您的教導(dǎo)了。我自己不明事理,思考也不靈活。”于是秦王以正式的賓主禮儀接待了范睢,范睢也表示謙讓。
這一天接見范雎,看到那場面的人無不臉色變得嚴(yán)肅起來。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宮中沒有別人了,秦王跪著請求說:“先生拿什么來賜教寡人?”范雎說:“對,對。”過了一會兒,秦王再次請求,范雎說:“對,對?!毕襁@樣有三次了。
秦王長跪著說:“先生不肯賜教寡人嗎?”
范雎表示歉意說:“不是臣子敢這樣啊。臣子聽說當(dāng)初呂尚遇到文王的時候,身分只是個漁父,在渭水北岸垂釣罷了。像這種情況,關(guān)系可說是生疏的。結(jié)果一談就任他做太師,請他同車一起回去,這是他們交談得深啊。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呂尚為他建立的功勛,終于據(jù)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假如文王因?yàn)楦鷧瓮瓒桓钫?,這樣周就沒有天子的德行,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為王了?,F(xiàn)在臣子是個客處他鄉(xiāng)的人,與大王關(guān)系疏遠(yuǎn),而所想要面陳的,又都是糾正國君偏差錯失的事。處在人家骨肉之間,臣子愿意獻(xiàn)上一片淺陋的忠誠,卻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連問三次而不回答,就是這個原因。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說,即使知道今天說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大王真能實(shí)行臣子的話,死不足成為臣子的禍殃,流亡不足成為臣子的憂慮,渾身涂漆像生癩瘡,披頭散發(fā)裝作發(fā)狂,不足成為臣子的恥辱。五帝這樣的圣人要死,三王這樣的仁人要死,五伯這樣的賢人要死,烏獲這樣的力士要死,孟奔、夏育這樣的勇士要死。死,是人無法逃避的。處在難免一死的形勢下,可以對秦國稍為有些益處,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還擔(dān)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關(guān),夜間趕路,白天隱蔽,到了蔆水,沒東西可吃,坐著走,爬著行,在吳市討飯,最后振興了吳國,吳王闔廬成為霸主。假如臣子進(jìn)獻(xiàn)謀略能像伍子胥那樣,就是把我禁閉起來,終身不再見大王,只要臣子的主張實(shí)行了,臣子憂慮什么呢?箕子、接輿他們,渾身涂漆像生癩瘡,披頭散發(fā)裝作發(fā)狂,可是對殷朝、楚國并無好處。假如臣子可以跟箕子、接輿有相同的行為,渾身涂漆能對我認(rèn)為賢明的君主有所幫助,這就是臣子最大的榮耀了,臣子又有什么恥辱呢?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盡了忠而身體倒下,從此鎖住了嘴,裹住了腳,沒有人再愿到秦國來罷了。大王上怕太后的嚴(yán)厲,下受奸臣的偽裝迷惑,居住在深宮之中,離不開輔臣的手,終身受到蒙蔽,沒法洞察奸佞,大則王室覆滅,小則自身陷于孤立危險(xiǎn)的境地。這才是臣子所怕的!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禍殃,臣子不敢害怕。臣子死了而秦國能夠治理好,比活著更有意義?!?
秦王直跪著說:“先生這是什么話!秦國遠(yuǎn)離中原,僻處西方,寡人又笨拙而不賢明,先生竟能光臨此地,這是上天要寡人來煩勞先生,從而使先王的宗廟得以保存啊。寡人能夠受到先生的教誨,這是上天賜恩于先王而不拋棄他的兒子啊。先生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事不論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全都教導(dǎo)寡人,不要懷疑寡人啊?!狈饿孪蚯赝醢萘藘砂荩赝跻蚕蚍饿掳萘藘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