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欄目:首頁 > 知識大全 > 小學(xué)教育 > 正文
科目輔導(dǎo)
  • 親子教育:孩子為何不懂得寬容和感恩?
  • 時間:2019-01-29 11:38:52        編輯:xinzhengjiaoyu        點擊量:4031次
  • 家長來信:

    尹老師您好,我家孩子快5歲了,是少有的乖孩子,卻總為一點小事和我糾纏:媽媽你碰我了,得向我道歉;媽媽我?guī)湍隳脰|西你得謝謝我;媽媽你怎么不說請;媽媽你讓我穿襪子你怎么脫了(其實是為了給她洗澡)……從小開始我都依著她,覺得她說得也沒錯;但隨著她漸漸大了、這種較真兒逼迫每次都搞得我不勝其煩。昨天又和我歪歪,氣得我訓(xùn)了她一頓,說你從小到大犯了不知多少錯誤,大家都能原諒你,你怎么一點小事都不能原諒別人?你是家里最受照顧的,如果都要說謝謝,你應(yīng)該每件事都向大人感謝一次……當時“新仇舊恨”都夾雜在一起,感覺很亂,話說得沒有章法,東一句西一句的,她被我說哭了,但不知她能懂多少。

    尹老師,孩子的這種不寬容、不感恩是從哪來的呢?我應(yīng)該怎么進一步做她的思想工作呢?比如打翻了水杯、掉了飯菜這種事,她會馬上大哭或為自己辯護:我是不小心的嘛(她是個超級敏感的小孩),我們反而會說:沒事的,誰都有可能犯錯;她很在意別人犯錯,一起畫畫的時候別的小朋友敲敲打打,她就沖人家說你太吵了;奶奶無意中夾了她的手,她就瘋跑一路不理奶奶在后面追。我只會在她明知是錯誤還要犯的時候批評她,比如光腳在地上走、比如說假話,但也不會吼她,只是比較嚴肅,也不會說很久。昨天是因為幾件事一起發(fā)作,我積累一段時間的情緒摟不住了。

    ------------------------------------------

    我從家長的來信中,看到下面的問題:

    “是少有的乖孩子”——這短短一句話包含了很多信息。首先說明這個孩子對自身的約束意識很強,兒童的天性本來是舒展而自由的,這“少有的乖”不是天性使然,而是有一個強力的外部條件促成,這個外部條件應(yīng)該就是家長的規(guī)矩了。就像一位朋友評論說的,“乖孩子”是成年人對兒童善意的捆綁。不管這位家長自己是否意識到,她的規(guī)矩是比較多的,過多的規(guī)矩和評判使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長的空間,孩子表面的“乖”,是用極大的內(nèi)心壓力換取的——因為這樣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理解成人世界里各種莫名其妙的規(guī)矩。他約束自己,一方面是使自己討好父母(這是每個兒童的本能),另一方面,她認真按照父母的規(guī)矩去評價所有人的行為(當然包括父母),一旦出現(xiàn)不符合規(guī)矩的情況,她就反復(fù)要求對方達到。

    “為一點小事和我糾纏……”——這里父母將“乖孩子”的認真和要求公平理解為“糾纏”。有些事情在家長眼中是小事,但在孩子那里卻是大事。她從小生活在一個“有規(guī)則”、“講禮貌”的家庭氛圍中,她覺得這個標準所有人都應(yīng)該公平地遵守,所以她的“糾纏”并不是在較真兒或故意找茬——她不能理解其實這個標準僅僅是父母給她專門制定的,而制定者卻可以“逍遙法外”。

    “你從小到大犯了不知多少錯誤”—— 一語道破了父母曾經(jīng)為孩子立了無數(shù)的規(guī)矩,并且孩子又無數(shù)次地令父母不滿意。父母給了孩子很多的負面評價,這些負面評價給孩子稚嫩的心靈帶來了很多痛苦。

    “如果都要說謝謝,你應(yīng)該每件事都向大人感謝一次……”——父母這樣說話,表面上好像不時刻要求孩子感恩道謝,其實內(nèi)心恰是這樣的想法。家長在生活中也許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心或有禮貌,經(jīng)常要求孩子說謝謝等,所以當孩子模仿家長,要求家長也遵守這個規(guī)矩時,家長卻覺很委屈,覺得孩子要求過分。

    并且,這位家長潛意識中對孩子有一種恩賜心理,覺得自己有恩于孩子。一位朋友評論說的好:“這么小的孩子為什么要感恩父母?難道是孩子讓你生她的嗎?你在生她養(yǎng)她的時候難道不是一種享受么?” 生養(yǎng)一個孩子,對父母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呢?每一個孩子,都是神圣的愛的禮物,她為父母帶來了無窮的幸福和快樂,難道我們不該時時刻刻感謝孩子嗎?

    “她會馬上大哭或為自己辯護:我是不小心的嘛(她是個超級敏感的小孩),我們反而會說:沒事的,誰都有可能犯錯”——孩子大哭是出于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和恐懼,這是她從經(jīng)驗中形成的一種反應(yīng),說明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經(jīng)常遭受負面評判。雖然家長說“誰都有可能犯錯”,表面上寬容大度,實則是在做出定論——你的確是錯了。

    每個孩子都本能地想取悅父母,如果父母經(jīng)常流露出對孩子的不滿意,孩子的心靈就會不斷積累挫折感,孩子表面的“超級敏感”只是內(nèi)心極度緊張的表現(xiàn)。

    這樣就不難理解孩子一些“反常”的行為了——一起畫畫的時候別的小朋友敲敲打打,她就沖人家說你太吵了;奶奶無意中夾了她的手,她就瘋跑一路不理,奶奶在后面追。孩子是在借事發(fā)泄內(nèi)心積郁已久的緊張感,或者是在模仿家長對他人苛刻——當然孩子并不知道這些,她只是跟隨情緒的引導(dǎo)罷了。

    這位孩子的父母可能自身自律性很強,無意識中會將這種對自身的嚴格推廣到孩子身上,兒童需要寬松自由的生長氛圍。生命具有能量場,它通過情緒影響周圍的所有人。無論父母口頭上說些什么,孩子都能用心靈準確地捕捉到你語言后面最真實的愿望和要求。作為父母,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完全放松,而不是處處小心翼翼,孩子才會獲得安全感,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們在此討論這封信,可能會給這位家長帶來壓力,我私下和這位家長進行了交流,取得了她的諒解,為此向她表示感謝。之所以把她的信拿出來引發(fā)大家討論,因為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半[性的家長強權(quán)”是當下最困擾家長,也是最傷害孩子的問題,很多人對此毫無知覺。相比那些一意孤行、毫不反思的家長,這位家長遇到問題后能夠主動尋求答案,這反映了她自身優(yōu)秀的素質(zhì),她并不是篤信自己絕對正確,而是去尋找解決方案,為此向她表示敬意。天下沒有不犯錯誤的家長,重要的是不斷學(xué)習(xí)和修正。改變和提高,總是發(fā)生在那些知道自己有不足的人身上——知不知,是知也。

    父母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哪怕是那些將孩子逼得自殺的父母,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但目的正確不能取代手段正確,目的再好,如果手段錯了,這個目的永遠不會達成。生命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就像我們種莊稼,必須尊重莊稼自身的生長規(guī)律,才會收獲豐碩的果實。尊重生命內(nèi)在的秩序,是一個人變得智慧的過程。

    愛與自由,雖然已經(jīng)成為教育共識,但能否真正做到卻需要每位父母認真仔細地審視自己的言行。

  • 上一篇:12歲前必須讓孩子養(yǎng)成這7個好習(xí)慣,長大就遲了!
  • 下一篇:中國小學(xué)1-6年級所有的古詩詞大全

  • 分享到:
  • 我來說兩句
    登錄后可評論



  • 中國教育部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ǎng)
  • 濟南市教育招生考試院